正文 第14章 不能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員工(1 / 1)

有一些管理者,跟魯侯養鳥一樣,喜歡憑主觀願望辦事,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員工,結果把事情搞得很糟。

“原文”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禦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莊子·至樂》)

“釋文”

從前,有隻海鳥落在魯國都城的郊外,魯侯以為這是隻神鳥,令人把它捉住,親自把它迎接到祖廟裏,畢恭畢敬地設宴迎接,並將它供養起來,每天都演奏古時的音樂《九韶》給它聽,又為它備辦了號稱“太牢”的三牲(牛羊豬)讓它進餐。

魯侯的這種招待把海鳥搞得頭暈目眩,惶恐不安,一點兒肉也不敢吃,一口水也不敢喝,過了三天就死了。

魯侯是用他自己享樂的方式來養鳥的,而不是按照鳥的生活方式來養鳥,這隻鳥是被他嚇死的。

魯候用供養自己的一套做法來養海鳥,他不知道世上萬事萬物皆有自身的特點和所應遵循的規律。他不分場合,不看對象,隻憑自己的想當然去辦事,而不用養鳥的辦法去養鳥,結果事與願違,做出了適得其反的蠢事來。

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據對象的特點,根據客觀事物的規律來采取相應的方式,而不可想當然地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客觀事物上。有一些管理者,跟魯侯養鳥一樣,喜歡憑主觀願望辦事,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員工,結果把事情搞得很糟。

在一個網友的博客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家公司,規定每周周一為“憶苦思甜”日,之所以出現這個“節日”是有淵源的,因為公司有個員工,習慣每周三組織全體員工去聚餐,得到了比較好的反響。領導層覺得自己的風頭被搶走了,但是又不好意思貿然取而代之,他們思慮良久,突然通過反向思維獲得了某些靈感,於是產生了“憶苦思甜”日,具體就是吃饅頭和鹹菜。因此,員工每個周一的午飯就成了:每人兩個饅頭,外加一些鹹菜!

管理層總是希望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每一個員工,不管對方是否願意,這的確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

第一次執行“憶苦思甜”日時,很多員工沒吃飽,大家都表現出各種形式的不滿,還不到下班時間,大家就都想著去吃飯了!後來的幾次也幾乎都是怨聲一片,有的甚至是直接向管理層提了出來。

其實,員工們對這個活動反感的主要原因倒並不是因為饅頭和鹹菜,而是因為其強製性!如果出於群體的利益,需要強製某些東西,員工能理解,也會很好地遵循。可是出於某些個人原因的強製,員工就難以接受了。這樣的“憶苦思甜”既吃不好,員工也不願意吃,而管理者卻非得讓員工吃,那員工的第一反應自然就是反抗了。試想,這樣的“憶苦思甜”對管理者又有何益?

美國管理大師邁克爾·B·波特在《管理就這麼簡單》一書中這樣論述:“管理者們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員工,通過各種控製、監督手段來”管理“員工。”員工是最重要的資源“這是被普遍認同的觀點。但是,這種論調隻是管理者冠冕堂皇的借口,因為這意味著管理者可以像使用資金、設備和其他任何資源一樣使用員工,管理他們,控製他們。如果你抱著這樣的觀念的話,你肯定會受到來自員工階層的抵抗,尤其是當你公司裏的員工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員工時,更是如此,知識員工的自主性最強,他們是不可能被動地接受你的管理的。”

當管理者主觀地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員工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影響到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及對個人在企業中繼續發展的信心了。管理者的影響不是把自己的意誌力強加給員工,而是在價值觀方麵培養共識,獲得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