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能單從主觀願望出發,如果違背了客觀規律,或者從主觀上認為這是為別人好,而不考慮別人是否需要,這樣的創新一定會失敗。
“原文”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嚐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莊子·應帝王》)
“釋文”
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渾沌。倏與忽很要好,經常相聚。為了方便,相聚地點選在距離兩人住地同樣路程的中央領域。渾沌作為東道主,非常熱情,為倏、忽的相聚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倏與忽都特別感激,想著報恩,就商量說:“人人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和呼吸,唯獨渾沌沒有,我們就來為他鑿開七竅吧。”於是,他們每天鑿出一個孔竅,鑿了七天,七竅成的時候,渾沌卻因此死了。
“倏”與“忽”由於從自己的主觀意願出發,不按規律辦事,因而弄巧成拙。企業創新也是這個道理,不能單從主觀願望出發,創新必須符合客觀規律才能成功,如果違背了客觀規律,或者從主觀上認為這是為別人好,而不考慮別人是否需要,這樣的創新一定會失敗。
20世紀80年代,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打得不可開交。可口可樂為了贏得競爭,對20萬名13~59歲的消費者進行調查,結果表明,55%的被調查者認為可口可樂不夠甜。本來不夠甜加點糖就可以了,但可口可樂花了兩年時間、耗資400萬美元之後,研製出了一種新的更科學、更合理的配方。
1985年5月1日,董事長戈蘇塔發布消息說,可口可樂將停止使用具有99年曆史的老配方,取而代之的是“新可口可樂”。當時記者招待會上約有200家報紙、雜誌和電視台的記者應邀到場,但大家對新的可口可樂並不看好。
24小時之後,消費者的反應果然印證了記者們的猜測。很多電話打到可口可樂公司,也有很多信件寄到可口可樂公司,人們紛紛表示對這一改動的憤怒,認為它大大傷害了消費者對老牌可口可樂的忠誠,也傷重了消費者對老牌可口可樂的感情。舊金山還成立了一個“全國老可口可樂飲戶協會”,舉行了抗議新可口可樂的活動,還有一些人居然開始以倒賣老可口可樂獲利,更有人揚言要改喝茶水。
此時,百事可樂火上加油,其總裁斯蒂文在報上公開發表了一封致可口可樂的信,聲稱可口可樂這一行動表明,可口可樂公司正從市場上撤回產品,並改變配方,使其更像百事可樂公司的產品。這是百事可樂的勝利,為慶祝這一勝利,百事可樂公司放假一天。
麵對這種形勢,1985年7月11日,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戈蘇塔不得不宣布:恢複可口可樂本來麵目,更名“古典可口可樂”,並在商標上特別注明“原配方”。與此同時,新配方的可口可樂繼續生產。
“以新”開拓市場固然重要,但要合乎情理。創新必須建立在符合客觀實際與客觀規律的基礎之上,隻有建立在符合客觀實際與客觀規律基礎之上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才具有無限的活力與生命力。如果隻從主觀願望出發,創新勢必會出現偏差,走彎路,甚至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