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時刻保持危機意識(1 / 1)

如果安穩的安變成了苟且偷安的安,安於現狀的安,那這種安穩就得打上引號了。從長遠來看,企業如果抱著“偷安”的心理,最終結果大多是“死路一條”。

“原文”

濡需者,豕虱是也,擇疏鬣,自以為廣宮大囿。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而己與豕俱焦也。此以域進,此以域退,此其所謂濡需者也。

(《莊子·徐無思》)

苟且偷安的人,就像豬身上的虱子一樣。這些虱子挑選豬的脖頸上生有長鬣毛的地方住下來,自以為這就是寬大的宮殿、廣闊的花園;或者住在豬的兩腿間和蹄子縫隙的曲折隱蔽處,或者住在乳腹和股腳之間,自以為這些地方是最安全最妥當的。它們完全不曉得屠夫一旦攤開柴草用火去燒時,隻需舉手之勞,它們就會和豬一起被燒焦。而像這種虱子一樣的人,隨身邊的環境一齊前進,隨身邊的環境一齊後退,受環境束縛限製,就是苟且偷安的人。

這則故事,生動刻畫了苟且偷安之輩的行為特點和心理特征:他們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或者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的後果。

企盼一個安穩的家,企盼天天能睡上一個安穩的覺,本是作為人的最基本的需求,無可厚非。但如果安穩的安變成了苟且偷安的安,安於現狀的安,那這種安穩就得打上引號了。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做過一次著名的實驗。這組實驗的研究人員捉來一隻健碩的青蛙,冷不防把它丟進一個沸騰的開水鍋裏。這隻反應靈敏的青蛙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說時遲那時快,用盡全力,躍出了那會讓它喪生的水鍋,安全逃生。

隔了半個小時,研究人員使用一個同樣大小的鐵鍋,這一回往鍋裏放入冷水,然後把那隻剛剛死裏逃生的青蛙放進鍋裏。青蛙自在地在水中遊來遊去,接著實驗人員在鍋底偷偷地用炭火開始加熱。青蛙不知究底,仍自在地在微溫的水中遊來遊去。

慢慢地,鍋中的水越來越熱,青蛙覺著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識到鍋中的水溫已經熬受不住,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已經為時已晚,它欲躍乏力,全身發軟,隻能呆呆蹲在水裏,坐以待斃,直至被煮死在鍋裏。

一個企業的興衰也類似這種青蛙現象。企業真正的危機並不是突然而來的災難,而是潛在隱含的危機。從長遠來看,企業如果抱著“偷安”的心理,最終結果大多是“死路一條”。因為,市場容量終究是有限的,市場的規律是鐵定的,加之強勢品牌的快速擴展,綜合力量越來越強,“苟且偷安”的結果隻能是坐以待斃。

20世紀20年代,派克製筆公司是美國最大的製筆企業之一,在1954年時,派克製筆公司已在14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在全球有120家經銷店和專營經銷商經營派克金筆。派克製筆公司年產500萬支金筆,筆芯3200萬個,墨水300萬噸,擁有6800名員工,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高檔金筆生產企業。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1980年起,派克製筆公司連續5年虧損,到1985年虧損額達500萬美元。1986年2月,派克製筆公司不得不被英國一家公司以一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派克製筆公司的停滯具有典型意義。早在20世紀60、70年代,派克金筆稱雄世界,在繁榮的背後,已危機四伏。當時,派克製筆公司的許多競爭對手,針對美國市場發生的變化,紛紛調整生產策略,轉而生產書法筆和價格昂貴的高檔筆,同時還利用生產廠家在美國的市場代理商,向美國市場推銷其產品,發展勢頭咄咄逼人。在這股洶湧的浪潮衝擊下,派克製筆公司在美國的市場相繼被占,銷售額大幅度下降。

麵對危機,派克製筆公司卻不屑一顧,還在墨水瓶裏描繪著遼闊的藍天。為什麼?因為當時美元疲軟,彙率下降,派克金筆在國外仍享有很高的聲譽,每年外銷量占總銷量的70%。這種繁榮的景象衝昏了派克製筆公司決策者的頭腦,他們對國內市場的岌岌可危無動於衷。看著許多人上衣兜裏別著的已經不是派克了,而簽字時亮出的也不是派克的時候,他們的自我感覺依然良好。

與此對應的是,派克製筆公司財務管理鬆懈,投資目標不明,日常花銷甚巨,僅製筆公司的總部大樓,年花銷竟達1.8億美元。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美元升值了,派克製筆公司的王牌頓時倒地。派克的產品出口嚴重下降,公司利潤隨之銳減,原先被粉飾的弊端暴露無遺……就這樣,終於落到被低價收購的地步。

一個企業或組織中的人,必須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要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滿足現狀、不安於現狀,切不可在渾渾噩噩中度日,更不可沉溺在暫時的安逸中。要時時保持頭腦清醒,善於“見微知著”,敢於“居安思危”。如此,方能引領企業規避各種風險,保持健康永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