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不是牛,而是彈琴的人。在營銷工作中,用客戶聽不懂的語言與客戶交流溝通,使得客戶聽不懂,難道要去指責客戶嗎?隻有說客戶聽得懂的語言,才能達到有效營銷的目的。
“原文”
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異於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晉·郭象注:“是猶對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術終於昧然也。”
(《莊子·齊物論》)
“釋文”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樂師,他能作曲也能彈奏,且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也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因此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僅僅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便擺上琴,撥動琴弦,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之一。老黃牛在那裏卻無動於衷,仍然低頭一個勁地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然而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閑地吃草。
公明儀於是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隻是偶爾甩甩尾巴,驅趕牛虻,然後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吃草。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了,自嘲道:“不是牛蠢,是我自己蠢,彈琴不看對象。對於牛來說,同類的叫聲就是最好的音樂,高雅的樂曲它又怎麼能聽懂呢?”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對牛彈琴”這句成語,“對牛彈琴”的意思是譏笑聽話的人不懂所說的是什麼,也諷刺說話的人不看對象,白費口舌。引申到企業的營銷工作上來就是說,用客戶聽不懂的語言與客戶交流溝通,使得客戶聽不懂,難道要去指責客戶嗎?
在營銷過程中,與客戶交流應盡量避免使用專業性術語或讓客戶難以理解的話。你講的詞彙、術語,對你來說是常識,對外行來說,很可能是不知所雲,難道你說話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別人聽懂嗎?客戶聽不懂或不理解你所說的話,那他又怎能購買你的產品和服務呢?
詹姆斯受命為辦公大樓采購大批的辦公用品,結果,他在實際工作中碰到了一種過去從未想到的情況。
首先使他大開眼界的是一個推銷信件分投箱的推銷員。詹姆斯向推銷員介紹了公司每天可能收到信件的大概數量,並對信箱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要求。這個小夥子聽後臉上露出大智不凡的神情,考慮片刻,便認定顧客最需要他們的csi。
“什麼是cst?”詹姆斯問。
“怎麼?”他以凝滯的語調回答,話語中還帶著幾分悲歎,“這就是你們所需要的信箱。”
“它是紙板做的,金屬做的,還是木頭做的?”詹姆斯試探地問道。“哦,如果你們想用金屬的,那就需要使用我們的fdx了,也可以為每一個fdx配上兩個nco。”
“我們有些打印件的信封會特別長。”詹姆斯說。
“那樣的話,你們便需要用配有兩個nco的fdx傳發普通信件,而用配有rip的pli轉發打印件。”
這時,詹姆斯稍稍按捺了一下心中的怒火,說道:“小夥子,你的話讓我聽起來十分荒唐。我要買的是辦公用具,不是字母。如果你說的是希臘語、亞美尼亞語或漢語,我們的翻譯也許還能聽出點道道,弄清楚你們產品的材料、規格、使用方法、容量、顏色和價格。”
“噢,”他答道:“我說的都是我們產品的序號。”
詹姆斯運用律師盤問當事人的技巧,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慢慢從推銷員嘴裏搞明白他的各種信箱的規格、容量、材料、顏色和價格,他真是沒想到從推銷員嘴裏得到這些情況就像用鉗子拔他的牙一樣艱難。
用客戶聽得懂的語言向客戶介紹產品,這是最簡單的常識。有一條基本原則對所有想吸引客戶的人都適用,那就是如果信息的接受者不能理解該信息的內容,那麼這個信息便產生不了它預期的效果。推銷員對產品和交易條件的介紹必須簡單明了,表達方式必須直截了當。表達不清楚,語言不明白,就可能會產生溝通障礙。
在營銷工作中,我們必須弄清楚打交道的對象,比如對於文化程度不高的客戶就不能用難懂的語言與之交流。我們要麵對的客戶可謂形形色色、千差萬別,因此在交流的時候就要盡量做到接近對方的語言風格,否則,即使你費盡口舌,對方也未必能得到多少有用的信息,溝通將難以達到。隻有說客戶聽得懂的語言,才能達到有效營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