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死於沸騰的輿論
曾被罵為“華北特號漢奸”
今天的人,恐怕很難想象,像張自忠這樣的肝膽忠烈,在他尚未成為“民族英雄”之前,也會被痛罵為“華北特號漢奸”。
上世紀30年代中期,日本為確保“滿洲國”的軍事安全,防止蔣中正突然收複東四省,便要求在華北建立“非軍事緩衝區”,日軍北撤,國民革命軍南撤,所有駐防退出華北。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協議,華北隻留駐一支軍隊,這就是宋哲元中將駐守京津的第29軍,其中第38師師長便是張自忠少將。
那個時候,蔣中正給這支軍隊的訓令是,“忍辱負重”,不主動打仗,於是他便被當時的老百姓罵為“華北頭號漢奸”。
這種時候,人們會忘記就在幾年前,張將軍曾擔任喜峰口戰役的前線總指揮,令大刀隊夜襲敵營,砍下數百日軍的頭顱。為此,才有了《大刀進行曲》這首歌,在當年膾炙人口。後來,這首歌被全麵修改歌詞,變成了歌頌東北義勇軍和全國老百姓,殊不知,當年它是獻給第29軍大刀隊的,第2句歌詞不是“全國愛國的同胞們”,而是“29軍的兄弟們”。
那個時候,張自忠是抗戰英雄,但一晃就變成了嫌疑漢奸。
用壯烈的死證明自己不是漢奸
1938年,張自忠代理第59軍軍長,他雖然接連取得了“鄂北大捷”、“襄東大捷”,但他沒有死,所以老百姓和記者都已承認他確實很能打仗,可要說他是民族英雄,似乎還差得遠。很多人認為,這些勝仗,不過是在彌補他過去做過漢奸的罪過。而隻有張將軍自己知道,他從未做過漢奸,但他必須用壯烈的死來證明。
1940年,日軍集中30萬兵力,猛攻湖北襄樊,張自忠的機會終於來了。
張將軍平素生活簡樸,從來隻穿土布軍裝,與下級軍官無異,但這一次出征,將軍一反常態,竟穿上了黃呢軍裝。這讓送行的人非常吃驚,他們後來才明白,他們的總司令已經做好了回不來的準備。
5月14日,張自忠將日軍第13師團攔腰切斷,日軍兵力是自己的1倍半,但張自忠毫不畏懼,屢次下令衝鋒。
日軍屢屢受挫,奇怪這支中國軍隊何以如此倔強,獲悉是張自忠親自帶隊,15日便大舉增兵,以1萬兵力,分南北兩路,夾擊包圍張自忠,以期鏟除心患。
5月16日,張將軍布陣十裏長山,日軍以飛機和大炮配合轟擊,彈如雨下,革命軍陣地變成一片火海。張自忠身材高大,穿著耀眼的黃呢軍裝,目標明顯,日軍更是從3個方向,用交叉火力,向他那裏射擊。
中午,張將軍左臂中彈,但他堅持著,給第5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一份報告。然後,他告訴副官:“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
此時,日軍包圍圈尚有東北角一個缺口,但誰都可以突圍,惟張將軍是沒有權力撤退的,他不能因為做逃兵而勾起公眾豐富的聯想,於是,他讓蘇聯顧問和文藝兵衝出了缺口。
下午3點,張將軍腰部中彈,右肩右腿被炮彈皮炸傷,隻能臥地指揮。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將軍又中3彈,卻猛然站起,被身後的日本兵射殺,另一名日本兵跑上前去,將槍托擊碎他的頭顱,把刺刀插進他的腹部……
這一刻,張將軍知道,他絕對不再是漢奸了,他將是永遠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