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製度:邁向理性的基石(1)(1 / 3)

一個組織是否具有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組織內部人與人之間合力。那麼,如何形成一個組織內部的有效合力呢?這就要依靠製度。製度維係人與人之間緊密程度,超越情感,回歸理性,是個體邁向社會化進程的必經階段。

一般來說,事業處於初創階段,經營者往往是一個將和幾個兵,沒有幾條槍。組織小,人易溝通,容易做好經營管理。不過,如果發展到一定規模,人多事雜,單靠從前簡單的人力管理是遠遠不夠的。怎麼辦?必須依靠製度來約束一切,讓個人行為規範為企業行為,靠製度的力量推動和規範人們的行為,讓企業形成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正規團隊,才會產生強大的內外凝聚力和衝擊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任何一個團體,不管組織大小,必須要有一個製度,不論形成口頭上,還是見諸文字上,如此才能使很多的不同歸於統一,最後朝一個目標挺進。聰明的經營者,不管經營的企業是大是小,或者草創,都注重建立一定的製度來規範約束全體成員,並包括自身。而且,企業規模越大,管理也就越困難和複雜,更要在嚴密的組織與有章可循的製度上下工夫,否則,這是非常危險的,容易讓事業夭折一時。

一個企業的製度,從根本上講,就是強調原則和程序,解決一切隨意性問題。製度的作用是克服情感管理,規範企業各種行為,讓企業保持良性循環狀態。在製度麵前,一切個體享受各自權利和履行各自義務,上下一致。

製度是維持集體行為的準則。沒有規矩,畫不出方圓。同樣,沒有製度,難以判斷對錯,沒法對不利行為進行監控。一旦有了製度,誰違反了某項規則,就會清清楚楚,應該如何處治,更是明明白白,誰也沒有什麼話可說。如此省略許多程序,更讓損失降低至極限。良好的製度,能夠達到經營者在與不在都會一樣,一切循正常軌跡運行。

王永慶就是這方麵典範,他認為即便是家族企業,也必須在用人、管理方麵製度化,製度化是創業者必須堅持不懈的努力方向。王永慶通過“品管作業規範”,讓一切員工天天知道該幹什麼和怎樣幹,保證了企業高速運轉。“品管作業規範”,就是工作手冊,按崗位細分,人人不同,即使有缺崗現象,別人可參照“規範”立即代替,一點也不耽誤什麼事。

製度是保證所有成員朝目標前進的行動指南。製度永遠是為了實現企業目標服務的,因時而異,因地而異,這種明確的目標性可以讓成員們產生認同心理,從而增加行為的指向性,才有真正的集體行為可言。在製度中,一切個體均了解各自的目標和責任,享受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從而達到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在製度麵前,人人都可以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國內長虹集團的成功取決於它嚴格的“半軍事化”的製度,這具體表現在:1.嚴明的進出廠製度。

其進出廠製度幾近“苛刻”,各部門人員外出必須持有“出入證”,而且上麵必須注明外出事由、時間等。

2.嚴格的上下班製度。

上班時間一到就立即關閉大門,未到下班時間不能提前離崗。如果連續三次遲到、早退或無故曠工就要被辭退。

3.清一色的著裝製。

4.嚴禁煙酒製。

5.“軍令如山”的軍人式作風。

6.嚴格的質量控製製度。

產品質量控製細到每一個工序,每一個具體的環節,哪兒出現問題,采用“一票否決”製,實行重罰。

長虹就是靠嚴格的製度,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飛躍,一直穩居中國彩電行業的老大位置。

製度可以讓集體行為進入有序狀態,避免惡性循環。經營者如果不靠製度而靠經驗行事,隨著企業逐步壯大,許多環節極易處於失控狀態,最後造成土崩瓦解的可怕局麵。而且,容易讓企業依賴“人治”,一旦某人離開,一切工作就陷入了癱瘓狀態。如此,本來是員工仰仗集體,卻造成了對員工的仰仗,這種模式的成本和代價太高了。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如果第一次創業依靠一種樸素的感情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闖勁,那麼第二次創業則必須依靠一種理性的製度和實現理想的文化,其中製度是搭建高樓大廈的基石。

微軟公司將製度搬到網上,一切事務全部由互聯網及係統軟件代替,全球員工查找信息,隻要輸入自己獨有的密碼,各種信息一覽無遺,這極快地讓一切員工知道個人行為和企業行為的一切規則,成為日常工作的“領航者”,任何時候都不會偏離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