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具有嚴密細致的製度,一方麵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問題的出現,另一方麵提高各個環節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在競爭中不斷獲勝。一切價值往往就存在細節中,把躲在細節裏的魔鬼趕出去,天使自然就降臨在麵前。特別是將各個細節都關注後,可以產生價值優化效應,讓一切對手都無法匹敵,這種市場衝擊力往往是無可比擬的。
例如,奔馳車型設計製度十分嚴格,可以說關注到每一個細節,贏得了舉世公認的聲譽。為設計出既保持奔馳傳統形象又盡可能降低成本的新型車,公司設計人才包括流體動力學家、美學家、心理學家、銷售商乃至顧客,新車型從研究、設計、繪製到做出模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零部件都要用最科學的儀器進行測量和測試,並且細致到測定行進時的空氣抵抗係數。這種在產品設計上的“嚴酷”製度,為奔馳具有市場中最強大競爭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時代一起跳動
經營製度存在的意義,在於實現成本的最低化。隨著時代的變化,各種節約成本的管理方法應運而生,MRP、MRPII、ERP、IERP等等物流管理概念推陳出新,也要求製度不斷適應現代社會要求,才能走上真正的發展道路。
製度變革的動因如下:
現代經濟變化的要求
新經濟以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為主要特征,信息技術成為降低成本的主要工具。因此,許多製度必然打上諸如“網”的烙印,並在實踐中出現各種具體內容的不同變化。今天,僅僅適應變化是不夠的,隻有領導變化才是最佳選擇,否則,隻會被時代淘汰。
例如,微軟公司、思科公司、通用電氣等等,都實現了E化管理,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因為製度網上化,可以節省大量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最終產生出巨大經濟效益。麵對現代經濟的變化,製度不可能不變革,隻有變革,才能真正找到出路。
適應各種外部環境的要求
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創業者必須應付世界各國的大環境,在製度上更要因時因地而異,才能符合各國的國情。不同的國家就像不同的棋盤,隻是遊戲規則不同罷了。愛立信總裁柯德川回答如何管理跨國隊伍時說道:“我們有一句行話,就是我們應該為全球著想,本地化行動。也就是說我們要為公司的整個全球計劃實施工作考慮全球狀況。但是在每一個特定的國家,我們希望像本地公民一樣運作本地公司。”
其次,任何一種經營的具體外部環境也總會在不斷變化,例如所在國的政治、經濟、法律方麵政策的變化,都要求適應新的規則,這些在製度上也必須體現出來,否則,就會付出相當高的社會成本,甚至毀於一旦。許多跨國公司總裁往往與各國政要來往頻繁,就是出於審時度勢的需要。
企業內部發展變化的要求
企業由小到大,總在不斷發展,一切規章製度也會隨情況變化不斷修改、豐富和充實。在最初經營階段,往往人少事少,考慮不夠全麵或充分,隨著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所涉及的事務越來越繁雜,經驗也在一點一滴積累,製度也一步一步得到完善。可以講,任何經營製度,都是伴隨創業者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都是根據客觀實際不斷積累起來的,往往經過長期摸索才逐步建立起合理而行之有效的一套方案出來。
據權威專家測算,當創業規模擴大到一倍後,其製度往往需要完善兩倍,否則,其成本就會出現超速增長,導致企業缺氧而亡。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各個環節都要產生成本,隻有用製度將其控製在某個極限之內,企業才會正常運轉。此外,一些製度由於存在的各方麵條件已經發生很大變化,繼續堅持,隻會阻礙企業的運營,此時,隻有對其進行必要的改革,才是對企業生命的延長。
企業強化自身的需要
任何企業不可能生存在真空裏,出於強化自身的要求,總要不斷借鑒和學習別人經驗,其次要解決自身的劣勢,這都需要通過製度改革才能實現。如果一個創業者不懂得讓自身不斷強壯,就會被無情的時間和市場遠遠拋在一邊。從20世紀初“科學管理之父”弗裏德列克·w·泰勒直至20世紀中期的彼得·德魯克,關於製度需要創新的論證一直沒有結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20世紀末期公認的著名管理學家尼葛洛龐帝說:“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未來。”這對製度是非常適用的。製度如果得不到創新,創業者就不可能有什麼未來,這是不需要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