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處世觀:讓別人跟隨(1)(1 / 3)

創業經營,個人力量終歸有限。真正的經營者對於社會和現實都有著特別清醒的認識,這種認識讓經營者懂得惟有借助眾人之力才能夠成功。但是別人怎麼願意借力呢?一是利益的介入,一是個人魅力的影響。換句話來講,經營者隻有讓他人跟隨,才能創立一番事業。創業者的處世觀,決定了經營中對待他人的態度,也決定了別人對待自己的態度。一個人如果不能讓別人跟隨,必將一事無成。

人格最寶貴

人格是什麼東西呢?顧名思義,就是人的品格。個人魅力,很大程度上源於人格高低。我們經常聽許多人講“人格魅力”這個詞,可見人格的重要作用。吸引和激勵追隨者的能力,這是創業者成為成功的領導者的根本。富有魅力的領導者,常常通過人格力量獲得追隨者和信徒的磁石般的吸引力。例如,史蒂文、喬布斯、比爾·蓋茨等創業者一直是同時代人心目中的英雄。

很多經營者的權力是時間的選擇,眾望所歸成為這些經營者獲得尊重的最好概括。創業者一般樂意通過自己的人格力量,承擔起他人所放棄的義務,創造影響他人的魅力。人格的力量是無窮的,成功經營者往往善於使用人格力量這種權力源泉,讓自己處於高度的“偶像”位置。這種類型的經營者隻占人口的五十分之一,卻善於利用人格杠杆將成功撬到了自己的麵前。結果,他們的部屬常常盲目地緊跟他們,為實現他們的事業和夢想而搖旗呐喊。

許多時候,我們羨慕別人在經營中呼風喚雨,大家提起某某老板總是帶著佩服五體投地的神情,相反,另一些老板卻讓人不齒。究其根源,就是人格的作用。《孫子、計篇》雲:“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這句話說明經營者的人格內涵豐富,必須從智、信、仁、勇、嚴幾個方麵著手。

智——智慧才能。經營者沒有智慧才能,也就是無本之末,不可能擔當創業大任。“智”既與先天條件有關,又和後天培養聯係緊密。常人之間“智”上並無差別,主要取決於後天學習。縱觀無數創業成功者,沒有不勤奮學習的、隻有學習才能讓智更上一層樓。

信——誠信至上,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取信於人。這是創業者必備的美德。英國管理學家羅傑·福爾克說:“世界上最容易損害一個經理威信的,莫過於被人發現在進行欺騙。”這是真知灼言。李嘉誠談及自己幾十年創業的成功總結說:“最基本的是在於,要取信於人,建立自己的信譽。”他還補充道:“人無信不立,一個國家也是如此。過去如此,我相信今後也是如此。”

仁——關心、愛護、體諒、尊重他人。這是創業者團結企業的根本。創業者與員工仿佛一個大家庭的成員,帶領員工乘風破浪,勝利到達第一個成功目的地。國內外成功企業家無不具備“仁”的作用,一些公司更是提出“以人為本”的思想,例如IBM、諾基亞、西門子,等等,他們尊重別人的同時,也獲得了各方麵的極大回報。

勇——處事果斷,敢衝敢闖,善於創新。創業者仿佛命中注定要伴隨風險度日,安安穩穩是不可能創業的,這就需要勇氣。創業者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不怕風險並善於規避風險,二是敢於創新並善於創新。而且,還不能害怕失敗。真正的創業者是從不畏懼失敗的,隻有敢於從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中站起來,創業者才會走向成功和輝煌。

嚴——賞罰分明,恩威並重,“以威嚴肅眾”。創業者需要一嚴己,二嚴人,嚴人先嚴己。隻有如此,才能“百將一心,三軍同力”,就可以“所向無敵”。創業者白手打天下,沒有“嚴”字當頭,是不可能從一無所有到達成功巔峰的。愛迪生有一次為找到一個難題的答案,將員工和他自己鎖在“實驗室牢獄”中長達16個小時沒有食物,也沒有水。

關於人格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麵進行理解:人格決定個人的品質

一個人的人格高低,決定其品質高低。創業者需要健全自己的人格,一旦人格出現缺陷,其品質就會低劣,很難在社會上被承認,更別說創什麼宏圖大業了。王永慶本人僅受過小學教育,所懂道理有限,但對於認同的道理全力以赴,人格自然頗高,也就取得卓越成效。

人格影響經營者形象

經營者當獨行俠不可能做出一番大事業,隻有依賴社會鼎力相助,才有可能獲得預期收益。這與經營者在公眾中的形象息息相關。假如缺乏人格,就直接影響經營者形象,不能贏得期望的社會資源。反之,假如注重人格,提升個人形象,就會產生強大的人格魅力,讓經營獲得一切必要的支持。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格更具有“貨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