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處世觀:讓別人跟隨(1)(2 / 3)

人格決定經營者社會關係

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與人交往,常常憑借人格力量。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格高低,也就分出社會關係的多寡。經營者人格缺乏,也就不易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故而失道寡助,創業者也就難做出啥驚天動地的事情。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在商界擁有龐大的夥伴和摯友,例如印尼首富林紹良、香港富豪李嘉誠、邵逸夫以及眾多國家政府高層人員,等等,歸根結底在於他的人格力量,例如在合作經營中,做到“好菜讓別人先吃,有錢讓別人先賺,”贏得了普遍稱讚。

人格是創業成功的基石

對經營者而言,要讓公司的員工心悅誠服,讓每個部門擰成一股繩,自己的人格往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試想,一個老板沒有人格,哪裏會有下屬真正歸屬於他呢。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換成今天的話就是,擁有人格魅力,別人自然以你作為榜樣。創業開始,許多條件都不具備,經營者不具備“人格”資本,隻會受人百般擺布,更別說讓人家替你努力賣命了。可見,人格對於創業成功何等關鍵。

人格是創業的推動力之一

人格是經營成功的基石,更是經營的推動力之一。對人格低下的人,你很難要求他想到長治久安,也許他一旦小有收獲就得誌便猖狂,患上“自大症”,一切關於未來的構想都是奢談。這樣事例,我們在商場中到處都可以看見。對人格失去的企業,往往一有所成,企業內部就排座次,論榮辱,要麼吃光分淨,要麼一哄而散,成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種企業及其經營者永遠掙紮在“生存”問題上,怎麼也做不大。

可以說,經營者人格如何,他的企業也就如何,一旦做不好或做不大,最好不要埋怨別人,在自己人格上找原因,一定會有所悟。

學會影響他人

中外企業家一直讚同這句話:做生意就是做人。這句話的確蘊含了樸素的經營真理。任何生意都是人做的,隻有把人的問題搞好,才能做好生意。這裏對創業者,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必須擁有影響他人的能力,假如沒有這個能力,他要想創業簡直難以想象。

不少人在影響他人這個問題上抱有恐懼心理,這是缺乏創業精神的表現。同時,相當多的人漠視影響他人的意義,也就永遠在失敗和成功之間徘徊。

因此,你要學會以下幾點,才能幫助你影響他人,往往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推銷自我

一個創業者要想讓人跟隨,不善於推銷自我是不行的。偉大的領袖者都有這方麵的天才,例如愛迪生、史蒂文·喬布斯、特德·特納、比爾·蓋茨、邁克爾·戴爾、約瑪·奧利拉,等等,都是這方麵的典範。像愛迪生,總是利用新聞界獲得立即的可信性並銷售他的計劃,人們紛紛湧向愛迪生的實驗室,為的是一睹這位工作時的“門洛帕克的奇才”。作為發明家,他這種推銷自我的能力確實是超凡的。

在現代社會中,推銷成為一種人生方式、一種貫穿和滲透於各種活動中的意和和目的。對創業者來說,每天從早到晚,你都要準備向別人推銷你的觀點,推銷你的商品,推銷你的企業,而最重要的是你要推銷自己。創業者是最大的推銷員,也是最富有激情的推銷員,這已經被眾多企業家乃至政治家公認。

推銷自我是一門學問,任何人都能學會它。當然,或許有一定困難,更不應該放棄。對領導者而言,推銷自我是成功的一把金鑰匙激勵他人

任何一個成功者,如果是一個領導者,都會善於激勵他人,這是影響他人的重要手段。創業者如果善於激勵他人,常常擁有一大批追隨者,達到“任天下之智力”的奇妙效果。

美國哈佛大學的詹姆斯教授曾經對人的可激勵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他發現,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發揮不過20%—30%,如果施以激勵,那麼一個人的能力則發揮到80%—90%,其間幅度差距60%。可見,每一個人都需要不斷的自我激勵和別人激勵。因此,創業者要善於激勵他人,這是順應潮流的影響他人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