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紐約某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推銷鉛筆的乞丐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把1元錢丟進乞丐的懷中。他離開後,又忽然覺得這樣做不妥,就連忙返回,從賣鉛筆人那裏取出幾支鉛筆,並抱歉地說自己忘記取筆了,希望不要介意,並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東西要賣,而且上麵有標價。”幾個月過後,他在一個社交場合上碰到這個乞丐成為推銷商。
注意合作
在經濟領域,創業者及其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不僅要敢於競爭,還要善於合作。創業者隻有與他人合作,才可以施展出才能,並影響他人。對創業者來說,創業就是一個與資本、智力進行合作的過程,需要方方麵麵的力量融合在一塊兒,這似乎是一個很簡單的常識。不過,一些創業者仍然幻想做唐吉·訶德式的獨行俠。在許多企業,一些獨裁現象並不少見。在經濟學中,“大家都防著對方的背叛”,叫“囚徒困境”,不幸的是,許多創業者常常由於這份困境耗盡了一生。
實際上,創業者完全可以和社會真誠相處。雖然“防人之心不可無”永遠也無可辯駁,但是你一旦對人生真諦有所領悟,你真沒有必要在“防”字上濫費工夫。相反,經營沒有合作能力,往往責任在創業者這一邊。許多經營失敗都是由於創業經營者獨裁多疑造成,倒未聽說哪一次經營是因為老板太信任員工才垮的。另一方麵,無數創業者在成功後,一直感覺得力於與他人合作,特別是員工的力量最關鍵。
擴大社交圈
對創業者來說:為了提高交際層次和能力,必須擴大社交圈。這可以一舉幾得,例如可以多交朋友,多長見識,多一閱曆,等等。尤其重要的是,創業者可以表現自己的能力,更進一步影響他人。
劉備“三顧茅廬”,可謂眾所周知。人們對諸葛亮未曾出山已知天下大勢佩服不已,卻忽視了諸葛亮之所以有這份能力,是因為他有一個廣泛的社交圈。比如,他與穎川名士徐元直、石廣元、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等許多才能之士廣泛交遊,切磋學問,一方麵擴大了自己的見識,另一方麵表現了自己的能力。試想,劉備沒有那麼多諸葛亮的朋友的極力推薦,他會三顧茅廬嗎?
可見,創業者擴大社交圈,不僅可以開闊視野,最重要的是編織關係,達到一定的社會影響的效果。
三人行,必有我師
在我們生活中,想通過努力奮鬥取得成功的人不計其數,然而,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這揭示了一個道理:客觀條件和主觀努力固然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質。人的素質包括知識、膽識、魅力、修養等等,其中知識又是人的素質中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常常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成功的創業者一定是一個擁有知識的創業者,他們通過先天和後天的努力逐漸精通創業經營之道,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經營管理模式。這些創業者可能先天不一定有什麼好條件,但後天通過艱苦努力,獲取了別人難以想象的知識素質。
於是,一些創業者認為“學習,學習,再學習”是成功的秘訣,並在實踐中得到了證實。確實,學習的重要性不須多說。古人早就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隻有學習才可以避免落後,這是舉世不爭的事實。
我們一定還記得,牛頓麵對成功,隻說過一句話:“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由於善於學習別人的成果,最終站在時代前列,成為物理學中的一座高峰。
中外管理谘詢專家普遍認為:為適應21世紀發展的要求,未來的企業家除了應當具備過去成功的企業家所具有的知識和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具備學習能力,才能應付複雜多變的新經濟中前各種難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總裁傑克·韋爾奇更是注重自己和員工的學習能力,他甚至讓40歲以上的部門經理和25歲以下的員工組成搭檔,讓年輕的員工教年長的上級學習計算機知識,而且韋爾奇本人也在一位女職員的指導下掃了“電腦盲”。2001年通用電氣公司榮獲互聯網媒介幾項大獎,而在這前幾年,韋爾奇曾拒絕在辦公室安裝電腦,被別人傳為笑談。可見,現代企業家越來越重視學習,這成為一種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