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貴有自知之明,這種“自知”功夫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鍛煉成的,需要創業者不斷勤學苦練,修身養性。你必須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隻要有一分長進,你的事業就增強了一分基礎。你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老板,手頭有點錢,不需要“自知”,那樣隻會讓你不斷誤入歧途,最終讓你摔得永遠也爬不起來。
也許“自知”這門課程遠比所謂“生意之道”枯燥乏味得多,而且可能表麵上沒有實用價值。事實上,這是教你如何“開拓自我”,它的重要性可以滋潤你的一生,而且它非常深奧,即使窮畢生之精力,也未必能研究透徹。然而,你不了解,也就永遠和真正的成功無緣。
世上有很多事,都具有循環作用,必須先自知,而後才能知人。如果你隻求知人,不求自知,最後可能害了自己。因為你對自己一無所知,即使對別人了解得十分清楚,也無濟於事,最終救不了自己。
重守諾言
對創業者的每一個諾言,不能簡單地視為“一句話”。創業者必須嚴格遵守,真正兌現,這才是所謂“一言九鼎”的王者風範。重守諾言,無論碰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堅持。否則,難以取信他人,直接關係自我經營興衰的形象。因此,創業者要重守諾言,其一不胡亂許諾,其二不破壞諾言,才能達到自己許下諾言的真正目的,起到促進經營發展的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不乏利用“諾言”欺騙他人的老板。這種人,仗著自己有點小聰明,不僅對員工沒有半點誠意,也將顧客當成傻瓜,可能風光一時、無往不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因為在一開始,你仗著自己的一點小聰明,再加上別人對你不了解,你可以在商場上橫行直闖一陣子,等人家看清你的真麵貌,熟悉了你的一套虛假路數,你將在商場中的道路越走越窄。這個道理可以說在商場中屢試屢驗的。
許多成功的經營者無不重視自己的諾言,在商界留下了傳頌一時的佳話。譬如印尼首富林紹良,很需要一位高層次金融管理人才,而一家大銀行總裁李文正就是合適的人選。當李文正辭職時,林紹良決定與其合資辦金融,並許下諾言“平分天下”。林氏家族許多人紛紛吹風:“若平分天下,不是多樹立一個競爭對手嗎?再說,林氏銀行全權交給李文正,萬一……”林紹良沒有改變諾言,反而更加重用李文正。後來,李文正果然不負重托,為林氏集團立下了汗馬功勞。林紹良信守承諾,分給了李文正一半的股份。這很有吸引力,許多專業人才紛至遝來,林氏集團形成了人才濟濟的強大陣容。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重守諾言讓創業者擁有良好的社會形象,也是成功者的基本素養。英國18世紀政治家福克斯少年時曾經曆這樣一件事,他家住一幢花園式的府邸,園中有座舊亭子,準備拆掉。小福克斯想見識見識怎樣拆,請求等到學校假期再拆,父親答應了。福克斯平日住校,待到放假,回家就去看亭子,發現已拆掉了。他很失望,說:“爸爸說話不算數!”他父親聽後大為震驚:“孩子,你說得對,我錯了,我就改。”隨即請人在原址建亭,讓福克斯眼看著拆除。這為一諾千金嗎?非也,是為教子“重守諾言”,福克斯父親深深懂得其中的價值。
古人雲,“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許下諾言而不遵守,別人真得不敢信任你,你也就失去了社會信用這份無價之寶。李嘉誠一再強調“諾言”的重要性,他說:“在向客戶作出承諾之後,無論碰到什麼樣的困難,仍要履行對客戶的承諾。以取得客戶信心。”李嘉誠以誠待人、遵守信用的商業道德,及其高超的商業才能贏得顧客、合作者、競爭者,贏得成功。《遠東經濟評論》的記者說:“有三樣東西對長實(李嘉誠企業王國的元老企業)至關重要,它們是名聲,名聲,還是名聲。”因為李嘉誠“重守諾言”,這為他後來幾次大兼並帶來了莫大作用,許多金融單位願為他擔保主要看中他的能力和信用。
創業者必須重守諾言,為了生意,為了信譽,他必須重守諾言,否則,他得到一時的利益,卻失去了永遠的利益,不可能真正賺到錢。特別是在創業艱難時期,如果創業者的言行不和諧一致,輕則引起員工的困惑,重則會失去員工的信任。創業者隻有對員工表現真誠,坦誠不欺,才能在員工中贏得信賴,別人才敢和你共渡難關。如果一開始就不重守諾言,你就別指望人家對你有什麼信心和指望。許多企業,臨到緊要關頭,不是人心渙散,就是土崩瓦解,常常就是這樣的原因,隻能怨經營者自己了。
商場上“爾虞我詐”的花招,隻可用在一時,很難逞效多久,而且更如雙麵刃,經營者常會殃及自身。例如,原民營某企業老總教了一些不正當的招術給部屬,結果這個部屬用這些不正當的招術對付這位老總,弄得這位老總苦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隻恨自己“自食苦果”。在企業裏,如果創業者言行都不一致,怎麼指望員工言行一致呢?隻能是人人自防,人人自危,企業能夠“安全”運營就是一樁天大的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