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高直覺判斷力
市場預測特別需要貼近市場,這就要有較高的市場直覺能力,特別是判斷方麵。
4.重視比較
對預測模糊的地方可以在幾種方案中選擇。
選擇投資環境
企業選擇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這直接決定邁向成功的基石。對此,不少經營者都有過血淚鑄成的經驗和教訓。沒有良好的投資環境,非市場因素同樣一夕之間致人死地,即便在市場條件都成熟之時。正確的選擇,必須考慮兩個方麵,就短期而言,能讓經營得到生存的機會。長期而言,可以讓經營持續發展。
選擇一個好的投資環境,主要考慮以下相關內容:1.政策環境
包括國家和地區有關政策方麵的優勢及穩定性情況。這涉及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貿易環境方麵的相關規定。政策環境需要創業者經常注意和相關政策部門保持良好溝通關係,既能捕捉商業機會,又能避免少走彎路。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商業體製健全、法製完備,可以從各個方麵保障企業的安全,是比較好的投資地區。如果這個國家某個地區較開放和發達,資金和人員流動比較寬鬆並運行正常,作為企業投資場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優勢。在政策環境方麵,任何時候並不是一成不變,企業一定要注意跟蹤和反饋相關信息,力圖避免較大投資失誤。精明的經營者,常常收集許多信息資料,並與當地相關人士建立一定關係,從中比較清楚地了解一些政策走勢,尋找必要對策。
2.市場前景
指企業運營未來走勢,包括市場潛力、市場趨勢。經營者在投資時機、投資地區以及投資方向上,都要考慮市場前景。某個地區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可能也是企業投資和展開擴建計劃的適當時機。在經濟不景氣或經濟落後的地方,原材料、勞動力都比較廉價,建廠的成本比較低,隻要該地區市場前景可觀,一定會走到正常的經濟發展軌道,當市場逐步發育完全後,正好趕上好時機。
一個產品在開拓時期,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前期投入,成本自然高了許多,一旦占領了市場,就可以盈利了。此時,如果憑借一時的盈虧替代該產品的市場前景,簡直就是給企業吃了一副致命藥,難免讓企業一命嗚乎。市場前景因素較多,必須從各個方麵取舍,否則,不可能不出差錯,直接讓企業喪失眾多機會。一個創業者,需要擁有一定的市場直覺力和操控力,在迷惘中殺出一條清醒的路。
3.資源環境
這指企業基本條件,例如土地狀況、水源狀況、原料、電力、燃料的供給、勞動力來源、運輸和通訊條件、金融機構、稅收、保險,等等。由於和企業息息相關,往往深受企業家重視。而且,資源環境還包括法律資源、技術資源,等等。對於資源環境,“當家方知柴米貴”,需要仔細考慮,滿盤斟酌。
資源環境專業性較強,應對措施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工作,必須讓專業人員一起考察,並會同有關部門人員有的放矢地進行實地調研。對資源環境的認識,要有客觀性,針對不同情形取長補短,讓企業最充分地利用。另外,還要注意使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千萬不要搞唯環境論,白白叫企業丟失大好機會。既要宏觀把握,又要微觀調控,讓宏觀與微觀緊密結合起來,就會產生重要作用。
4.競爭情況
包括競爭環境、競爭因素等等,例如同行業競爭或相關行業競爭,以及競爭對手的實際策略及經營管理能力。對企業或產品來說,有競爭並不是壞事,“貨賣一條街”已經成為商業常識。拓荒企業或產品,雖然沒有競爭問題,但市場開拓難度相當大,讓許多創業者上演英雄落馬的慘劇。競爭更讓企業具有生存和發展意識,常常產生一種危機感,反而在危機中尋找到機會。創業者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敢於麵對競爭,並善於競爭,才能充分利用投資環境中的有利因素。
競爭情況瞬息萬變,在市場中,需要創業者善於捕捉競爭信息,並采取相應的聯合行動。而且,創業者要看到競爭中的商業機會,隻有將商機和投資策略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在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一般而言,創業者進入白熱化競爭環境,必須善於出其不意,最終讓自己後來者居上。但是,進人平淡市場時,又要敢於先發製人,力圖讓自己反客為主,迅速贏得取勝的機會。
掌握成敗往往就在一念間
決策直接同企業興衰息息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說,經營者主要任務就是要善於決策。創業者懂決策,可以以小撥大,四兩拔千斤,讓事業不斷跨越式發展,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
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注意搜集信息
企業不僅要注意內外部環境信息,還要視野開闊,從一定高度捕捉商機,做到信息超前求新。隻有如此,企業才能站在一定高度搜集和使用信息,保證決策全麵準確,並行之有效。企業搜集信息,可以對市場把握適中,不至於在市場中成為“瞎子”,被別人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