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決策:哪兒藏有金子?(2)(1 / 2)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市場規律。人類曆史已經證明:市場經濟是實現生存競爭的最佳機製,為每一個經營者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但是,不可能一切經營者都是成功者,勝利終歸屬於少數人。西方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認為,在市場競爭中,任何社會利益的實現,是在殘酷無情的競爭條件之下才是可能的,競爭會使一些人破產,這是十分自然的,這些人破產,隻怪自己不小心經營,而不能怪其他人。

在激烈的市場中,經營上的競爭,說穿了就是一場市場的爭奪戰。任何經營者都想在競爭中取勝,所以必須對市場有充分的認識和把握。而且,在競爭中,光靠苦幹是不行的,必須擁有一套巧於進行市場運作的機製,這需要以新取勝。所謂“新奇”,本身就具有時效性,即終歸隻有一個人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第二個則是蠢貨。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準則。

2.個人素質

在不同的經濟製度裏,個人的貧富決定於不同的競爭條件。奴隸社會,不少奴隸主通過武力征服他人,掠奪財富;封建社會,不少地主通過特權營私謀利,攫取財富;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則通過控製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將剩餘價值霸為己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個人素質將決定經營者的發展前途。你要通過正當發財途徑,可靠的辦法就是既有好的思路,又要有操作上的高招,才有勝算的機會。

每一個人都是千差萬別的,能力有大小,特長不一樣,對機遇的把握和發揮程度會不相同。香港首富李嘉誠富可敵國,沒有誰不是衷心佩服,視為楷模,因為他的財富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憑借自己的經營才能積累起來的。市場機製有自己的公平法則,創業者必須提高個人素質,才能超過他人,既不但對社會產生重大貢獻,也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真正英雄,最大地實現個人價值。

3.客觀製約

在決策方麵,創業者成功的故事千奇百怪,但是失敗的故事卻隻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符合客觀條件。在現實環境中,你總會發覺你的理想一旦跟實際接軌,總有種格格不入的障礙。不管哪一位創業者,無論他的決策多麼完美,卻離不開客觀情形的製約。在我們周圍,沒有人不想成功,然而成功者總歸鳳毛鱗角,主要原因都在於各方麵欠了“火候”,理想總被現實所融化。

所以,決策好壞,常常在於一個人對自己各方麵條件審視是否準確,並且能否清醒地在既定條件下尋找到最有效的成功途徑。這一點,並不是任何創業者都能擁有的能力。何況,每一個人總是喜歡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條件,對麵臨的困難不是估計不夠,就是高估了自己的優勢,不得不在現實麵前低頭。

4.環境複雜

企業具有社會性,經營者的一切決策都受生存中的環境製衡。一般而言,經營者對既定環境都比較熟悉,特別是在周圍發生和存在的各種情形。但是,任何情形都會發生變化,尤其決策是對未來“變數”的下注,易受很多不確定因素幹擾。這就要求創業者有駕馭環境的超常的魄力,而且可以隨機應變,尋找到各種各樣的對付複雜局勢的對策。一方麵,創業者要有投資眼光,另一方麵,又要有經營水平。從這兩方麵看,對創業者的要求都不簡單。

我們誰也不敢說自己是“千裏眼”、“順風耳”隻能在摸爬滾打中去積累經驗。而且,經驗本身隻能證明過去的一點心得,並不能當作現實裏的救命草,經營者對一切要憑借實踐中檢驗。往往,一些創業者在事業經營到一定高度時,有時卻在陰溝裏翻了船。由此可言,成功沒有固定的公式,隻有依靠自己摸索和積累。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經營決策,本身是一種投資行為,具有極不確定的風險性,成則財源滾滾,敗則損失累累,所以要非常講究調研,做到心中有數,即便產生失誤,也不至於損失太大。對經營者來說,無論要做什麼決策,都應該把調查研究的費用看作是經營成本的一部分,是必須要付出的。在這方麵的節省,無異於自己給失敗敞開了大門,留下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