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在商場上拚殺,想利用別人的智慧和金錢,沒有一定的策劃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你必須成為策劃高手,必須擁有比別人更高超的智慧,才能讓別人跟你走,策劃少不了參與者,戲演得越成功,觀眾也就越多,導演獲得的掌聲也越多。而且,你吸引的參與者越多,你的策劃越成功,創業者所獲得的利益也就越大。策劃就是創業者進行一場導演,讓公眾成為可以駕馭的“演員”並同時是忠實的觀眾。
策劃,事實上是舞台上一場精彩的演出。毛澤東說過這麼一句話:“軍事家活動的舞台建築在客觀物質條件的上麵,然而軍事家憑著這個舞台,卻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來。”商場上莫不如此,創業者利用客觀條件,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事件,成為競爭中的勝利者。策劃就是重新賦予價值的過程,在商而不言商,讓創業者達到最高的商業境界,從而被公眾最深入人心的接受。
任何策劃隻有具備超前性才有實際價值,高明的創業者往往高於對策劃趨勢的分析上,因而,成功的策劃高手是非常善於根據時代潮流的變化使用自己的策劃力的。日本策劃研究專家水喜習平講過這樣—段話:“這是一個即使你討厭遊戲,仍需過度演出的時代。就像一件商品,即使你送到顧客麵前,反複說明其實用價值,顧客也不會買,你必須加以美麗的包裝,再結上一朵緞帶花。”策劃的價值,常常就在於你是否對消費行為有獨到敏銳的把握。
從宗教角度看,人分為兩種類型,一類為先知、傳道者,他們創造和傳播著宗教;另一類則是宗教的信仰者,他們囿於宗教教義中不敢越雷池一步。策劃高手,他們從來沒有常規遵循,仿佛“先知”進行一場又一場“製造表演”。因為,他們深深知道囿於常規是策劃的致命天敵,從誕生之時起就注定失敗。策劃者重在“創造”,而非遵守。在這裏,記住: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思維。在策劃中,必須用新鮮的、無偏見的思維去看看事情的大概麵貌。
策劃高手還善於審時和度勢,這句經常連用的一句成語成為他們的重要標誌,更是策劃家一項獨到的本事。他們不僅大膽想象,還能夠準確地利用和把握一切機遇,即不僅具有想象力和分析力,更具有說服力和運籌力,讓一個個創意變成行之有效的具體策劃。西方策劃學者羅傑·馮·奧奇說道:“富有創造性的人能夠根據所麵臨的實際情況來變換思維方式。有時,他們是開放的和探索性的,有時卻是幽默滑稽的和狂熱幻想的,而有時又是喜歡批評和挑剔的,最後他們又都以頑強的拚搏去達到他們的目標。”日本大學流傳這樣一句畢業生的贈言“像野豬一樣勇往直前,像獅子一樣統帥一切,像黃牛一樣勤勤懇懇,像小貓一樣不為他人所左右,像家犬一樣與眾協調,像猴子一樣機動靈活,有時還要像梅花鹿一樣小心謹慎”。
成功固然不易,但也並非不可企及,做為策劃高手,他們具有各種各樣的調控能力,既善於洞察“天時”、“地利”,還精於調動“人和”,充分挖掘成功的優勢。對他們來講,已經形成如此一種理念:天下事,事事可策劃,事事需策劃。他們策劃人生,策劃金錢,策劃關係,將成功最終策劃到手中。他們不僅看到策劃的可行性,還看到策劃的風險性,靈活應變,趨利避害,一點一點接近了成功。美國風險投資家湯米·戴維斯曾說過這樣一句名言:“有些人似乎生來頭腦中就有一個過濾器,它能濾掉嫌惡輕蔑之語而放大歡呼喝彩之聲,這些人從來不會知道什麼時候他們會陷入困境。”這仿佛是特意說給策劃高手們的。
最後,成為策劃高手的重要條件就是要隨時注意觀察和思考。通過觀察,策劃家可以建一個創意的“水庫”從而讓靈感源源不斷地從“水庫”中湧現出來。人們的頭腦在過去知識和經驗的製約下,常常會形成固定的思考模式,以至讓思維僵化起來。如果,你經常願意思考,讓頭腦處於“風暴”中,就可以“活化”自己的頭腦,使自己能靈活地從縱向和橫向各個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可以讓大腦敏銳,總能創造性地找到問題的切入點。
通往成功之路
在今天,策劃已經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的日常用語,商業競爭的各個方麵,都需要不斷的策劃。古龍《武林外史》中沈浪有這麼一句話:“在下深信世上有許多秘密,都是從一些明顯而普遍的事上暴露出來的,是以在下觀察的角度,便與別人有些不同。”這道出了策劃個中秘密,常常可以從最簡單處人手,也從最簡單處表現出來。
想一個新點子
美國會技術與革新委員會顧問戴維·西爾弗認為,企業家的創業過程可以用一個公式來概括:V=P×S×E。V是指企業家所創造的價值,P是指問題,S是解決問題的辦法,E則是創業小組(人才)。可見,創業過程就是創業者發現現實中的問題,創造性地從各個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考察,進行重新表述,從而發掘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