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理念:知本引潮流(1)(1 / 3)

創業者的理念在經營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力。許多成功者都擁有獨特超前的經營理念,這是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無可置換的競爭殺手鐧。每一個創業者在經營方麵的成功,無不留下經營者理念上的深深烙印,乃至形成豐富多彩的經營風格。經營者通過自己理念上的不斷升華和推廣,從而引領競爭潮流,將經營推向更高境界。

以知為本

新經濟時代,“知”的作用愈加重要。沒有知,難有識,對經營者來說,知識就是生產力,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特別是,知可以讓經營者在市場中避免陷阱。有知,就懂得如何尋找生存機會;無知,等於坐以待斃。所以,經營者必須首先是一個學習型的人,由知入手,武裝頭腦,這是現實中的有效武器。

曆史的抉擇

社會競爭經曆過幾次大變革。原始社會和農業時代主要競爭勞動力,工業時代主要競爭生產工具和科學技術,知識時代則主要競爭知識和信息化程度。原始社會和農業社會,勞動力征服了饑餓,工業社會生產工具和科學技術征服了時間和空間,信息社會知識征服物質,將生產力提高到嶄新階段。

經營活動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遊戲,需要按照投入少、產出多的規劃進行。一人多勞,以及人的素質的提高,這是創業生產和發展的客觀要求。在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之外,知識成為經營的第四大財富源泉,成為重要的、獨特的一種生產要素。

現實的需求

經營存在的前提,主要是經營勞動低於社會平均勞動。這就要求降低成本,而在成本要素中,人力成本最大又最可變,必須首先予以關注。這有兩種途徑,一是降低數量,一是提高質量。因此,知為根本成為時勢所趨。知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前提,對客觀事物缺乏認識,必然在工作上被動,難以應付複雜多變的局麵,讓經營付出高昂的成本代價。而且,處於信息爆炸的時代,沒有知作為前提,最開始就處於經營的弱者,難以逃脫被淘汰的命運。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更是抓住機會的先決條件。知到某種程度,由量變必然到達質變,產生“識”,才能捕捉一切契機。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人們更加承受到“知識就是力量”的挑戰,並不純粹作為一句口號。可以說,沒有知,一定造成見識的狹隘,在經營競爭中已經先天不足,隻會在強大衝擊下失去競爭力。經營者必須在這一點上充分認識,尊重知識,熱愛知識,追求知識,這是生存的需要,別無選擇。

知識就是生產力

知識經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創業者要做知識型和智能型的人才,這是人所共識。在未來變革中,知識發揮更重要作用。創業存在風險,知識則是抵禦風險的重要法寶。知識是效益,這被許多企業家和經濟學家所證明。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有一段精辟的論述。他指出,高收入和低收入各國,其經濟現代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農田的經濟重要性的下降,人力資本中技能和知識的重要性迅猛上升。通用汽車公司對員工“掃盲”中,業績提高了約一倍,應該講是很好的佐證。

創業以人為本,人類蘊藏著巨大的潛能,仿佛核聚變反應,或許可能進發出超乎尋常的力量。其中,這個核反應的催化劑就是知識。人們一旦將知識與智慧抓住,就會讓自己如虎添翼,從一個成功飛向另一個成功。知識就是力量,代表了人類征服自然和社會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同時提升了人們自身的極限價值。

將信息轉化為知本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懂得知本的重要作用。以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新經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不斷讓信息轉化為知本,讓一切資源共享。隨著Internet的迅速普及,世界進入信息大戰的時代。過去傳統的戰術和方法不再適應新情況,能否製定相應的信息轉化為知本的經營戰略,對個人乃至政府都是或大或小的挑戰。從最廣泛的現象看,信息在全球各個角落流動,能夠將其轉化為資本的個人或國家,結果是必然的強者。

換句話說,全球經濟和生產力增長的動力正在發生意義深遠的變化,這種變化雖然與傳統產業鐵路和電的誕生相提並論,卻決定了生產的傳統因素即資金與勞動力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現在,經濟潛能正愈加讓控製和操縱信息轉化為知本的能力左右。

知是智的前提

從一定角度看,生產力的每一次質的飛躍都與知識更快地傳播有關。人類的幾次大分工,無不可以佐證這個極其明顯又不易覺察的道理。例如近代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翻開了工業文明的嶄新篇章;Internet的飛躍發展,揭開了人類新經濟時代的紀元。在全球範圍內,周期性的知識更新常使得一些個人和國家獲得洗牌的機會,今後,誰先接受新知識誰朝前跨躍的步伐必然最快,這是任何人都可以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