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理念:知本引潮流(2)(2 / 2)

成敗不重要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勝負乃兵家常事。這句話似乎不可理解,覺得經營關鍵在於結果,為什麼又說成敗不重要呢?然而,你對經營有一番透徹感悟後,又會對這句話深有感觸。經營上的成敗,並不在於某時乃至某事,誰笑到最後誰才是最大的贏家。而且,你成功也罷失敗也罷,隻要保持正常心態,仍然還有挑戰和機遇等你進行下一次拚搏。商場上,我們等待各種結果,我們更注重過程。

教訓的真正價值

一切經營者,吸取經驗和教訓對於競爭是有一定好處的。不過,今天的情況千變萬化,假如經驗太多,一直回顧過去的教訓,也對發展將來很不利。教訓對於過去可能是為時過早,但是對於現在或者恰逢其時,每個經營者重要的是不固定某一個思維模式,而是對一切新生活都要盡可能的開放。教訓的真正價值在於借鑒,假如囿於被束縛的某種思想上,是不可能走向真正成功的。

國外某家公司對“失敗”的態度可以讓人有所啟迪。這個公司為了鼓勵員工產生進取心,開展了鼓勵試驗的活動,並稱之為“理想的教訓”。即員工在進行新產品,新管理方式嚐試中,一旦失敗,就放炮表示慶祝。這強調員工從活動中學到了東西,即使失敗了,也具有值得祝賀的價值。據說,有一回一位記者問愛迪生:“愛迪生先生,你目前的發明曾失敗過一萬次,你對此有何感想?“愛迪生抱以堅定的回答:“年輕人,我並沒有失敗過一萬次,隻是發現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

不要怨天尤人

市場中,經營者仿佛在進行一場場搏鬥,成敗對每一個人都是難以回避的結果。對於失敗,經營者不要怨天尤人,隻有振作精神和不斷堅持才有獲取勝利的機會。艾科卡被解雇時,沮喪至極,幾乎要殺人,‘不過最終54歲的他仍沒有絕望,他說:“我要振作起來,與自己的命運搏鬥。”於是,艾科卡成功地進行了第二次創業,曆史給了他最輝煌的證明。一切成功者並非一帆風順,而是一旦出現各種問題時,敢於戰勝困難和迎接挑戰。1880年,當銀行家和華爾街不願為愛迪生所發明的照明燈泡的生產提供資金時,“要麼建工廠,要麼徹底完蛋”成了愛迪生的口號。愛迪生提供了建立工廠所需資金的十分之九,這就是通用電氣公司的前身。愛迪生的名言“你得冒險製造你的產品,否則你就不能活著看到你的產品興旺發達,”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實業家的誕生,深刻地改變了曆史和現在狀況。

重要的是接著去做

人人都向往成功,但是失敗更願意與人們接近。而且,從哲學角度看,沒有失敗的積累,就不會有成功的結果。因此,事情並不是某一階段的情況,重要的是能夠繼續去做。愛迪生發明電燈時,共做了14000次以上的實驗,他失敗了多次,但還是繼續做下去,直到發現了一種可行的方法為止,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為了一個保單曾對一個陌生客戶拜訪了71次,直到最後他知道多次擋駕的就是要找的人。愛迪生和原一平證明了大射手與小射手之間的惟一差別:大射手隻是一位繼續射擊的小射手。“世上無難事,隻怕苦心人”,不輕言放棄,愛迪生和原一平都成功了,也為後人留下了很好的榜樣。失敗,隻是對人生的一次挑戰和一次機遇,堅持,堅持,再堅持,就到達了成功的臨界線。這猶如愛默生所說過的一句名言:“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可以講,這句話可以作為商界每一位弄潮兒的座右銘,量變到質變存在一個飛躍過程。

嚴格檢討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荀子曰“吾日三省乎己”,每個人對自己經常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何揚長避短,並在實際中靈活應變。這是很深的學問。競爭的激烈讓許多經營者往往隻關注生存問題,對長遠發展漠然視之,以至在家庭小作坊中徘徊,人們呼籲多一點現代意識。事實上,國外許多專家對企業經營者達成如下共識,即“企業家並非主要是市場的工具,而是市場的創業者;不是窺測機會的人,而是發展機會的人;不是資源的享用者,而是資源的發現者;不是對現有需求的消極反應者,而是促進需求的革新者;並非主要是技術的使用者,而是技術的創造者”。

一個創業經營者,如果不嚴格經常檢討自己,很難將事業做大和做長久。日本鬆下幸之助,美國比爾·蓋茨和戴爾,韓國三星李健熙總裁,等等,乃至國內海爾集團張瑞敏總裁,無不是對自身及經營的企業善於反省和檢討的企業家。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家嚴格檢討自己也是對自我的最好提升。

怕輸不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