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文化既然注重行動,必然產生一定的成本,由於企業本身以追求商業利潤為宗旨,於是,勤儉節約就屬於經營文化重要內容。而且,經營文化的推行結果,要為企業發展、員工利益和社會帶來物質與精神利益,這是檢驗企業文化的標準。一個企業能否注重各方麵的節約,是衡量一個企業文化是否先進優秀的重要標準。
一些企業,人浮於事和效率低下都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大障礙,這兩點都與企業不注重節約息息相關。企業行為是否具有意義,需要以市場的品評為依據。過去,人們把勞動作為一種目標和理想,卻忽視了勞動本身的商品化特征。企業隻有將平均勞動生產率低於社會勞動的總體勞動生產率實現,才獲得賴以生產的基礎,因而,注重節約是創業者的必然和明智的選擇。何況,社會再生產也要求將最合理的資源投於生產,並非用於消費,這是已經公開的致勝秘訣。
強要有力
麵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外在的力量不再起決定作用,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沒有“上帝”可以眷顧我們,企業必須要在社會中做出真正的價值才能強大,這是不爭的事實。因而,企業文化隻有強而有力,才有利於企業不斷的競爭中成長和壯大。為什麼呢?因為隻有強而有力的經營文化才能對企業提供巨大精神動力,才能保證企業永遠進取,力爭上遊。
淘汰形式主義
企業文化是由若幹個組成部分組成的形式相互聯係和相互影響的整體,其內容不僅全麵而且具體,落實到每一個員工行為中具有十分明顯的特征。例如IBM的“服務”、麥當勞的“品質、服務、環境、價值”,前者具體表現為“尊重個人,服務和完全主義”的三信條,後者則指“品質上乘,服務周到、環境清潔,提供價值”,都是十分具體而有針對性的。
宏觀來看,經營文化是一個包含信念、價值觀、理想、最高目標、行為準則、傳統、風氣等內容的複合體;微觀來看,經營文化體現在員工日常點點滴滴的行為過程中,直接作用於員工的價值觀,目的、行為準則和工作、生活習慣等方方麵麵。一個好的企業文化從來不流於形式主義的表麵現象上,而是滲透在企業員工的企業行為上;不斷為企業前進提供助推力。
真正強大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經指出:“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並推行生產的總體運動——不同於這一總體的獨立器官運動——所產生的各種一般職能。”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經營文化真正強大在於一種合力,從而依靠整體力量實現企業最大目標。由於經營文化凝聚而成巨大合力,企業全體員工產生強烈認同意識轉化成員工的自主行動,所以就可以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激勵、約束以及指導等等協調功能,讓企業在成功的軌道中創造出驚人成就。縱觀一切成功企業,它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業績,關鍵在於營造了一種真正強大的企業文化,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俗話說,一流的指揮帶來一流的樂隊,一流的企業文化必然形成一流的企業團隊。如果企業文化本身就弱,該企業在競爭中無疑就處於劣勢。
後勁要足
經營文化不僅要有利於企業暫時成長,更應該立足長遠,擁有長遠目標和持續發展力量。經營文化要有創新和超越自我意識,不斷靈活適應企業內外部環境條件,強調“適者生存”。經營文化必須剝離弱病因素,不斷變革,不斷調整,與企業發展最有機地適應。企業與員工的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於創業者下意識進行正確引導,決不是簡單說教就可以奏效。員工思想水平、價值觀念存在相應層次差異性,企業必須在強化中進行不斷提升,在這方麵付出的一切勞動都會得到回報。企業文化整體上有蓬勃向上的良性表現,內部更要有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通過激勵調動每個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才有發展後勁。
為了未來
經營文化要行之有效,真正具有長久生命力,必須麵對未來,而非斤斤計較於一時得失。一個企業出現“病態”症狀時,創業者和經營者要具有變革意識,建立新的先進的價值觀。價值觀是企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一個企業成功文化的根本所在。所以,先進而有效的價值觀是企業全體職工的行動指針。一個價值觀要發揮應有作用,必須體現一定的先進性,否則,就不具有感召力。同時,又要反映企業現實和未來趨勢,讓企業能在較高起點上運營。企業的創辦人就像一個宗教派別的創始人一樣,即要有現實的行動綱領和實際操作規劃,文化總是在發展中去完善,伴隨各個層麵的變化相應地發生變化,這就是進步。而且,創業者也在前進中不斷為收獲未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和魅力,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