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和無可以轉化
德魯克認為:“一切的經營管理法則,都不是空中樓閣,必須要在民族性和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否則,再新的辦法也是有害無益的。”這確是公正可信的說法,而且也是經驗之談。商業社會,文化滲透到每一個角落,企業總歸有屬於自己特性的文化,其內涵和作用也千差萬別,需要慎重對待。
追求一流
經營文化溶於企業管理當中,具有目標的一致性。人們對於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認識的深化,既要以現實為依托,又要考慮未來競爭需要,所以追求一流的企業文化是每仝創業者聰明的抉擇。企業文化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無論中國和外國,或者現在或者將來,都是不容忽視的。一流的企業文化的重要意義,甚至遠遠大於經營策略、組織機構、管理體製、財務分析手段以及領導藝術的作用,在對企業經營是否成功中發揮至為關鍵的作用。沒有一流文化的企業,員工總是被動的勞動力工具,難以抵禦瞬息萬變的市場風雲,關於這一點,今天已成為公認的現象。避免這一結果,隻有樹立一流的文化,沒有別的什麼途徑。
一切可以創造
人是企業根本,決定企業內部行為的根本則是企業文化,尤其是企業共同價值觀。這種共同價值觀處於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境況,隨著企業不斷變化而變化。企業文化,貴在創造,特別是深層次企業文化的創造和建設,形成企業生命力的源泉。企業經營者可以通過企業文化的塑造,向企業全體員工滲透經營思想,奮鬥的目標,價值準則,以使企業職工在認同的基礎上為之而奮鬥。大凡成功創業者或企業經營家們,總會在長期實踐經營活動中,不斷滲透和灌輸價值觀,有規劃地發展和完善有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使之成為企業進步的強大原動力。
從一定層麵上講,創業者對經營文化的形成占據絕對地位,其主導性意見是企業文化的主流。換句話說,創業者不但決定和影響企業深層發展,而且對塑造與培育一個企業的文化起最決定性作用。因此,創業者和經營者需要有計劃地規劃與設計企業文化,並且要采取有力措施向員工進行普及和推廣。
重在參與
經營文化的產生要求企業具有共同價值觀,並決定企業內部具有共通性。員工是否認同或認同程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企業文化能否有效。這說明以下幾點問題:(1)領導者要帶頭參與
經營文化各種具體內容,例如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信守的諾言、製度的製定,領導者要嚴格遵守,身教重於言教。
(2)提高員工參與意識
經營文化是全體職工長期積累沉澱的結果,而員工是最大的實踐者,因而員工參與意識是企業文化健康與否的關鍵。好的企業文化,員工參與意識一定高,差的企業文化正相反。
(3)注意在實踐中修改與完善
經營文化有一個漸進完善的過程,必須要接受實踐的檢驗,並在實踐中不斷修改與完善。企業文化隻有得到員工認同,才在實踐中起到相應功用。
成功與失敗一步之差
有創業就有經營文化,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現象。但是,有的經營文化可以讓創業者走向成功,有的經營文化卻讓創業者導致失敗。不同的創業者,由於個人的經營思想、經營理念、組織形式、管理製度、經營目標等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經營文化,從而讓自己的企業選擇不同的命運。企業文化在自己獨特的個性,但在社會大文化背景下,處於絕對的從屬地位。脫離社會文化的企業文化沒有生存的可能,與社會文化背道而馳的企業文化必然遭到取締。不利於企業發展的文化使企業無立錐之地,縱使強留下來,由於企業失去市場最終共同死亡。真正成功的企業文化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是有共同的目標,二是全體成員努力實現共同的目標,三是有共同的價值觀,這保證企業具有向上的動力。
敢於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