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難後易模式
先難後易模式是先集中力量主攻發達國家市場,然後再轉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這類似於前蘇聯十月革命的中心城市一舉拿下,然後再向全國擴散。
這種模式的優點非常顯著,隻要攻下發達國家,在他們那裏樹立起品牌信譽和形象,那就意味著品牌經受了世界上最嚴格的考驗,它就是國際性品牌。此時再揮師轉向中等發達國家或不發達國家市場,就勢如破竹,很快就會被全球市場接受。
先難後易模式,實質上就是占領市場競爭製高點的品牌國際化策略,一旦成功即為強勢品牌。品牌此時就可以借勢把產品推向世界各地。海爾在近兩年將產品迅速覆蓋全球,是對先難後易模式的最好寫照。先難後易模式是日本人創造國際性品牌的拿手好戲,索尼、鬆下、豐田等都采用了這一模式。但這種模式的見效時間是比較漫長的。這有點類似於鐵棒磨成針或滴水石穿。每次攻一點,每次都看不出有什麼效果,但日積月累後,效果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顯著,終於讓人忽然意識到品牌的信譽和形象已經確立。海爾在美國花了十年時間,從產品出口做起,方有今日的地位。
因此,先難後易創建品牌,一要有耐心,二要有韌心,三要有信心。而且,先難後易模式需要大投入,廣告費用大,人力成本高,經營費用大。這也是我國品牌國際化中許多企業不敢選擇先難後易策略的重要原因。
3.中間路線模式
中間路線模式,試圖取先易後難和先難後易模式各自的優點,同時避開他們的缺點。中間路線模式確實有其內在的優越性。第一步是先進入中等發達國家市場,這樣做的好處體現為:①積累在異國他鄉建立品牌信譽和形象的經驗;②積累由中等發達國家市場向周邊不發達國家市場擴散品牌信譽和形象的經驗;③積累更多的資本實力和營銷經驗;④可以增強信心。因此,對有實力但又不夠強大的企業,這確實是一條可取之路。第一步目標實現後,再走第二步,轉向發達國家市場。由於積累了豐富的市場運作經驗,因而在發達國家樹立起品牌的時間會短一些,需要的投入資源也會有所節省。這一步成功以後,第三步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擴散就是瓜熟蒂落、十分自然的事情了。因此,中間路線不失為中國品牌國際化借鑒之路。
海信的國際化到目前為止,雖走了第一步,還未走出第二步,然後再走第三步。我國企業品牌的國際化之路是不平坦的,前有發達國家跨國公司阻擋,後有這些跨國公司在我們國內的競爭。在當前WTO新形勢下,中國品牌必須走出去,別無選擇。
可見,任何一條道路和模式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明顯的問題,每個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模式,不可盲目照搬。
所以,中國企業加快品牌國際化進程,使中國盡早得到國際化市場的錘煉已是勢在必行。
中國品牌國際化營銷注意事項
中國品牌在邁進國際市場時,應注意品牌命名、品牌兼並、品牌保護、本土行銷和文化傳播幾個方麵。
一、品牌命名
品牌命名是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建立品牌的基礎。好的品牌命名要注意其發音、具有內涵、簡單獨特、清楚表達產品定位、富有產品的功能聯想,還要注意文化背景。最理想的命名是這種品牌可以直接通行於全世界,不會產生重複或歧義。
但一般情況下,品牌名稱要根據不同國家或民族的具體情況,相應地加以改變。
同理,中國品牌的方塊字要視不同的市場運用不同的譯法。通用的做法是改換成拚音文字,但要注意這種發音在當地語言中是否有不敬、忌諱甚至貶低的意思。再有一種做法是將品牌譯成英文名。如海爾的品牌名巧妙地運用了英文單詞“HIGHER”的發音,英文意思是“更高”,很快被人們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