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仔細思考了許久,也大致回憶起了當年的戰爭曆程:“德國以閃電般的速度擊敗波蘭之後,英法沒有按照一些情報所預料的那樣對德國宣戰,反而是同年的蘇芬戰爭導致對蘇聯宣戰。雖然這種‘宣戰’被後世歸為‘靜作戰’一類。可是這大大的鼓舞了納粹德國。入侵蘇聯的計劃也就這樣於當年冬天就出台了。1940年5月,德國依靠戰備和動員比蘇聯更為突出的優勢突襲蘇聯。英法聯軍也出動幾十個師從芬蘭和伊朗等方向協助德國;得到充足支持的納粹德國在戰役發動後的兩個月內就占領了列寧格勒、明斯克、基輔、斯大林格勒;四個月之內就占領了莫斯科,不到半年之內。整個歐洲部分的蘇聯地帶都幾乎淪陷了。
當時的中國雖然在抗戰時期修通了從中原到蘇聯的鐵路線,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因為時間有限依然存在其他方向的戰略防禦需求。隻能出動三十個軍團大約百萬左右的野戰力量集中在中亞一代準備展開反攻,1940年10月,剛剛結束對日作戰不久的我和戰友們也就這樣來到了西線。高加索至斯大林格勒一代的西南戰役中。三十個軍百萬人左右的抗德援蘇誌願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殲滅整個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近六十個師乃至英法軍隊的十餘個師,還打垮了若幹加入戰爭的土耳其軍隊。並殲滅性打擊二十多個師中央集團軍群的援軍。1941年春季,逐步恢複實力並增援到歐洲戰場的遠東蘇軍乃至歐洲蘇軍殘部開始承擔西南戰線的主要交戰任務。而百萬左右的抗德援蘇誌願軍同樣是在不到兩個月的一個戰役周期內就殲滅性打擊中央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總計八十多個師。而接下來的一輪戰役中,德國預備集團和英法聯軍的增援部隊再次在一輪短暫的戰役周期內就被抗德援蘇誌願軍和蘇軍殲滅上百個師,戰線徹底瓦解。如入無人之境的中蘇聯軍完成根本性逆轉,從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邊境一直打倒了德國本土,並進占了整個德國。在1941年夏季,馬奇諾防線也被中蘇聯軍於很短的時間內攻破了。一年的作戰中我軍消滅了累計數以千萬計的英法美德等國軍隊,而自身的傷亡雖然也不小,但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不過一百餘萬而已。。。”
張林的話越聽越像是“老兵的嘴,大海的水”,哦不,老兵們的吹噓往往頂多是講班內連內的事而已。可沒有人敢搞這種戰略級的吹水。張海權衡了許久,為了驗證這些話的真實性,張海就以自己所了解的抗美援朝戰爭同這位異曆史岔道口的穿越者談論了許久,講述了有關戰勤細節和戰術細節上的很多問題。從後勤的角度,也讓張海了解了另一個曆史為麵上的中國與西方對抗。
“我隻知道在我們那個位麵的抗美援朝時期,2個師曾經在新興裏殲滅性打擊團規模的美軍,這就是最大的殲滅戰了。一個師進攻中可以一次作戰中秒掉另一個師?德國人突襲蘇聯的時候都沒有這種例子吧?對蘇聯人的殲滅戰都是靠在局部集中優勢兵力來進行。”
張林做為曾經從基層上來並且十分重視軍建軍參的老將,隻問了幾個問題就讓張海恍然大悟:“請問那個所謂的長津湖和9兵團整個作戰多少彈藥?士兵的子彈基數炮彈火力什麼樣?”
“整個長津湖大概二百萬多發左右吧。步兵一般一次進攻戰鬥攜帶四十發步槍子彈,美式衝鋒槍子彈則最多五十發,不過通常戰鬥中的消耗量比這個要少不少。炮彈和手榴彈也消耗了少量,大概3萬多發迫炮彈和山炮彈。。。”張海前世和一般的軍事愛好者還有所不同,對於這個問題還是多少有所了解的。
“那麼我想問問,你舉得另一個例子上甘嶺的時候呢?”張林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