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移動網絡的未來(1 / 3)

問答類網站希望利用網絡發揮每個人的作用,提出問題,提交答案,並不斷地修改完善,是典型的UGC(用戶創造內容)的應用。目前問答類網站已經出現了多種形式。

比如Google的AardVark主要是借助郵件提問與回答,Quora(中國模仿的有知乎)、StackOverflow和剛被Twitter收購的Fluther是通過顯性的問與答構建不同於Facebook類SNS的新型社區,formspring在已有的社交網絡基礎上問答,inboxQ完全依托於Twitter, Hunch則是讓用戶回答問題以此了解他的特征,從而優化生涯規劃建議答案。另外,還有比較傳統的匿名問答服務,如美國的ChaCha和中國的百度知道。

在網頁技術、用戶關係網絡建設和推薦算法之外,問答網站還有個問題:匿名用戶可能會胡亂回答一通,實名用戶則在一些敏感問題上會選擇善意的謊言,比如某位女性朋友的體重、是否看好朋友與另一人的戀情等。

運行良好的問答類網站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維基百科的功能,隻是涉及的問題可能更加個性化而非標準化。在選擇問答類網站進行營銷的時候,應當具備搜索引擎營銷的思維,如何有針對性地判斷用戶可能搜索的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去回答一些問題,或者創造一些問答案例。比如一個南京的牙科診所,會在百度知道問一個類似“南京最好的牙科診所是哪裏”的問題,然後再有匿名的合作者去回答這個診所作為答案。

類似的事情在問答網站裏會頻繁地出現,但是可以想見,如此所謂的“托”的存在在未來健康的問答網站平台內的生存空間會逐漸變小。因此,如果你的產品或者服務確實足夠好,你大可以坦然地這麼做。否則,多多少少就有了一些欺騙、誤導的嫌疑。

再一次回歸概念,社會化媒體在未來的互聯網世界中將不再是一個新鮮的、特立獨行的概念。我們可以斷定,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所有的互聯網應用都會向著這種Web 2.0的交互性、分享性、即時性等特點轉變和發展。那麼從廣義的角度來說,未來所有的互聯網應用也都將具備社會化的特性,而所有的應用平台都可以稱之為社會化媒體。

發展中的市場向來如此,盡管對於置身於這個轉型大潮中的企業網站個體來說,市場運作並非是一帆風順的,但是整個互聯網世界發展的車輪卻始終滾滾向前,而社會化媒體全麵繁榮的趨勢更是不可逆轉。因此,盡管在市場繁榮的初期,大量的企業湧入很難避免同質化泛濫的惡性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對於市場的良性發展也有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但是未來的社會化媒體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在互聯網時代的商業社會中,一個成功的網絡應用應當幫助消費者將他們所關注的每一個信息點在現實社會中找到對應的鏈接。比如我在大眾點評網看中一家餐館,你可以親自給我帶路來到這裏;我想要去西雙版納旅遊,那麼機票、酒店、行程、購物、安全等相關事宜都要有妥善的安排。

傳統互聯網在信息與現實的對接上依然不夠完善。我們無法將搜索引擎裏得到的結果快速地隨身攜帶,除非抱著笨重的筆記本四處奔走;我們也很難根據Google地圖的描述在一個陌生城市快速找到某個餐館;我們在商場看到一款電子產品,卻很難隨時隨地與京東上的價格做一個比較。傳統互聯網的時空限製讓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製,我們了解的信息越多,這種限製帶來的約束就越明顯。

移動互聯網的繁榮將逐漸改善這種狀態,並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我們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隨時獲取需要的信息,然後通過GPS、條形碼、二維碼、RFID之類的技術實現虛擬信息與現實節點的鏈接。就如同我們今天在網頁上單擊一個鏈接按鈕一樣,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中,我們同樣隻需要單擊一個按鈕,就會被帶入一個需要的現實世界。

在一個陌生城市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如果你點一下WC,那麼係統馬上就會返回關於你所需要的3個WC的詳細信息。一個在你的前方200米左拐的小巷中,一個在往回走200米內的KFC內,還有一個就在右手邊的寫字樓2層內,但是你需要穿越兩條馬路。詳細的地點、路線,甚至可能包括收費情況、廁所大小、是否提供廁紙、烘幹、是否需要排隊等,任何你可以想到的現實功能,都有可能實現。

7.1.1 移動網絡的發展

一款產品是否具有長久的生命力,首先值得考量的標準就是它到底為消費者解決了什麼問題。而互聯網作為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無疑幫助終端用戶解決了信息傳輸的便捷性問題,那麼在此基礎之上,移動互聯網的輝煌前途幾乎是毋庸置疑的。

從大型計算機到小型PC、筆記本、便攜式電腦、掌上電腦、手機等多種移動便攜式終端設備,信息傳遞網絡正在將終端用戶的信息傳遞變得越來越方便,隨時隨地,幾乎不受任何時空的限製。網絡的真正繁榮依賴終端設備的普及與網絡節點的高密度分布,而手機的龐大占有量無疑是互聯網時代最具影響力與發展前途的終端。

近兩年來,隨著全球3G商用的日益推進和移動互聯網業務的不斷發展,移動UGC業務正在日漸崛起,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促進移動UGC業務發展的因素在於:第一,電子存儲設備容量不斷增加而價格不斷下降,同時存儲製式趨向標準化,這使得手機的性能不斷提升,可以和其他設備共享信息並實現升級;第二,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人們傾向於用手機記錄真實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移動運營商希望借助UGC吸引更多的用戶,開辟新的業務增長點。

1.終端發展

國際電信聯盟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手機用戶數量已達52.8億。聯盟秘書長哈馬敦·杜爾曾對媒體說,2000年初,全球手機用戶數量僅為5億,僅僅10年的時間,手機用戶數量就迅猛攀升突破了50億大關。

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國手機用戶已經突破8億,而手機網民規模達3.03億,手機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從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手機網民依然構成拉動中國總體網民規模攀升的主要動力。

迪信通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其在北京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突破50萬部,預計2011年將實現三至五成的增長。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新一輪的加薪潮、千元智能手機的衝擊,以及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爆發,2011年智能手機將實現全麵普及。

麵對移動互聯網潛在的巨大市場空間,終端廠商積極布局移動互聯網。隨著終端製造技術的提升和手機操作係統的多樣化,未來智能手機出貨量和普及率將逐步提高。此外,傳統終端係統設備廠商、手機製造商、解決方案提供商等紛紛進入智能手機領域,通過終端整合相關應用及業務,加速智能手機中低端化趨勢,帶動產業鏈變遷,促進3G和移動互聯網市場總體發展。未來在移動互聯網市場競爭中,手機操作係統廠商的優勢將逐步提升,智能手機的市場競爭將轉化為對手機操作係統用戶的爭奪。

手機生產商INQ Mobile在2011年2月10日表示,將推出兩款社交網絡手機,希望借助蓬勃發展的社交網絡拓展手機業務。這是INQ Mobile首次推出基於穀歌Android操作係統的手機。

INQ Mobile是香港和記黃埔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一直專注於社交網絡手機,麵向年輕用戶群體,進而在手機市場建立了自己的位置。INQ Mobile最初的產品是價格較低、可連接社交網絡和整個互聯網的手機,而現在諾基亞、索愛等主要手機生產商也已進軍這部分市場。

INQ Mobile計劃在移動世界大會上推出這兩款社交網絡手機,手機應用整合了Facebook的主要社交功能,並且支持社交音樂網站Spotify的音樂播放器。

對於Facebook而言,移動用戶也越發重要,目前每月通過移動設備登錄Facebook的用戶數量達2.5億。

2.繁榮應用

隨著智能終端種類和行業應用增加,未來應用商店的應用範圍將持續擴大,一方麵成為覆蓋手機、平板電腦、便攜多媒體終端、電子閱讀器、車載設備等移動終端設備的通用應用下載平台;另一方麵,應用商店將反向擴展至傳統桌麵電腦、上網本等終端設備並提供數字內容及應用購買。隨著智能操作係統日益向企業級應用及行業應用延伸,未來交通、醫療、家居、公共設施管理等都將邁入智能化發展,應用程序商店日益向移動應用服務平台方向轉變,將成為數字化內容產品和應用程序的主要分銷途徑。

手機即時通信仍然是滲透率最高的應用。原因在於,即時通信工具龐大的用戶規模及極高的用戶黏性保證了手機即時聊天的需求存在,如移動QQ、MSN、飛信等軟件;此外,各手機製造商都將其作為標準軟件內置在手機中,從而方便了用戶的使用,也提高了用戶使用手機即時通信工具的可能。

千萬不要以為,隻有坐在電腦屏幕前才能花錢,如今用手機購物才能勉強算“潮人”。淘寶網副總裁總經理邱昌恒說:“2011年,預計將有超過1億手機網民使用手機購物平台進行比價、逛、消費,全國的移動購物需求和應用將爆發。”2010年,每天有超過1000萬人通過WAP和客戶端登錄手機淘寶,手機淘寶單日最高訪問用戶數達到1700萬,單日交易峰值達3700萬元,手機淘寶全年累積成交金額達到18億元,預計在2011年將會劇增到100億元。

手機報、手機小說、手機視頻、手機電視、手機音頻等均成為網民頻繁使用的業務。其中,娛樂應用依然是移動互聯網用戶選擇的主流。手機音樂保持著較高的應用率。手機電視、手機博客等也正在獲得更多手機網民的青睞,活躍用戶數量驚人。

此外,手機社交網站的滲透率在2010年上半年增長也較快,達到了35.5%,展現出較好的成長勢頭。尤其是以LBS為核心的一些應用獲得了廣泛的關注,比如盛大切客、嘀咕、玩轉四方、網易八方、開開、街旁、百度身邊等,都成為年內SNS業界的寵兒。

上海一家科技公司開發的斑馬客應用,可以運行在多個係統的移動終端之上,選擇了作為物品唯一標識的條形碼(或二維碼)來實現物品簽到功能(不需要增加任何額外成本)。

進入斑馬客客戶端,打開掃描功能,對準某一物品上的條形碼或二維碼掃描並提交,就完成了一次簽到,且可以同步通過微博分享出去。當其他人也對同一物品進行掃描時,就可以看到之前掃描過該物品的用戶,並相互交流。物品簽到滿足了用戶自身“曬”和“分享”的欲望。此外,斑馬客設置了積分係統以激勵用戶,用戶通過物品簽到可以累積積分,定期換取獎品。

相比地點簽到,物品簽到更加“精準”。地點簽到大多采用GPS、Wifi熱點的定位方式,因此用戶不僅可以簽到某一地點,還可以簽到數百米範圍內的其他地點。而在物品簽到中,用戶隻簽到某一物品,並且常常是在購買某項物品後或表示喜歡某項物品時,才會發生簽到行為。

這種精準,也帶來了更大的商業想象空間。通過對大量用戶數據的挖掘,之後可以同商家展開營銷合作,比如向經常簽到某品牌可樂的用戶,推薦其新產品或競爭對手產品等。

3.廣告市場

市場研究公司IDC的報告顯示,美國移動廣告市場正在迅速成長,比2009年整整擴大了一倍。更為有趣的結論是:2010年,穀歌在移動廣告市場的贏利占了整個移動廣告市場的60%。

據報告,正如彭博商業周刊報道的那樣,2009年美國移動廣告市場贏利約3.68億美元,預計在2010年會再增加一倍至8.77億美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品牌在移動廣告市場投入了較大份額的媒體預算。IDC分析師卡斯頓·韋德(Karsten Weide)表示,“廣告商很推崇移動廣告,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市場營銷工具,而最終會由移動設備和受眾買單。”

在移動廣告市場中最大的贏家似乎是穀歌,其市場份額已經從2009年的49%增加至2010年的59%左右。事實上,穀歌在其2010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表示,他們預期穀歌將從移動廣告市場中獲利10億美元。穀歌市場份額的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穀歌收購了移動網絡公司AdMob,而在2009年AdMob的市場份額僅為8%。穀歌CEO埃裏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表示,“移動廣告市場給我們帶來的贏利終會超過桌麵操作係統……”而穀歌似乎也正在努力向這個目標邁進。

IDC還預測了美國移動廣告市場中其他4個主要參與者的市場份額情況:蘋果在2009年並未參與到移動廣告市場中來,因此其在2010年的市場份額僅為8%,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蘋果收購了Quattro,而Quattro在2009年就占了5%的市場份額。Millennial Media在移動廣告市場上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6.8%,比2009年(5.4%)上升了1.4個百分點。雅虎降至第四,2010年市場份額僅為5.6%,比2009年(7%)下降了1.4個百分點。微軟預計將在2010年年底占到市場份額的4.3%,比2009年(6.3%)下降了2個百分點。

雖然很難預測在2011一年裏移動廣告市場的發展會遵循什麼樣的線路,但是以下幾點是顯而易見的:

整個市場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事實上,IDC預測2011年移動廣告市場的規模會再擴大一倍,在2011年贏利將接近20億美元。蘋果已經推出了運行在iPad上的iAd廣告平台,但是整個iAd廣告市場才具雛形。考慮到IOS平台的成長,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蘋果在未來會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盡管從長遠來看仍是有限的。

至於雅虎和微軟,目前似乎還沒有什麼跡象表明其移動網絡市場份額會有大幅度的增加。隨著穀歌的不斷創新和對移動網絡資源的巨大貢獻,穀歌的市場份額很有可能繼續增長。當然,Android平台也才剛剛起步,雖然目前還不會直接影響到穀歌的移動廣告市場策略,但其在未來很有可能會利用熱賣的Android手機擴展其新的功能和服務計劃。

4.發展瓶頸

在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瓶頸,比如硬件終端的普及、軟件應用的兼容性、內容的易用性和豐富性、移動網絡的性能、應用收費模式設置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移動互聯網的深層次發展。比如在一次“網民未使用移動網絡的原因”調查中,“擔心費用高”和“不知如何定製”成為最大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