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憑什麼取勝(1)(1 / 3)

第一節團隊精神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1990年,美國管理專家C.K.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裏·哈梅爾(GaryHamel)提出了“核心競爭力”這一具有革命性的理念——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能夠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的獨特能力。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的市場競爭中,有的企業曇花一現,悄然逝去;有的企業由盛而衰,苦苦掙紮;而有的企業卻日益壯大、長盛不衰,為什麼呢?答案隻有一個:因為那些成功的企業都建立了持久的核心競爭力。可是,到底什麼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呢?有人說核心技術是核心競爭力,有人說是人才,有人說是創新,有人說是品牌,有人說是管理,有人說是服務,還有人說是知識產權。

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五大特征: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流不掉。如此一來,我們會立刻發現:技術可以買到,人才可以招募,品牌可以創造,管理可以學習,服務可以克隆,知識產權可以申請,有人才就可以創新,所以這些都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出於競爭的需要,有時候你的人才、技術甚至可以被別人一起買走。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

一次,福特汽車公司的一台電機壞了,公司所有的技術人員都束手無策,於是隻好請來了在一家小公司就職的德國籍電機專家斯坦門茨。他經過研究和計算,用粉筆在電機上畫了一條線,說:“打開電機,把畫線處的線圈減去16圈。”照此做後,電機果然恢複正常了。福特公司問需要多少酬金,他說要1萬美元,人們驚呆了——畫一條線竟要這麼高的價!然而,他卻坦然地說:“畫一條線值1美元,知道在什麼地方畫線值9999美元。”享利·福特對斯坦門茨讚賞有加,一定要請他到福特公司工作,但斯坦門茨說:“我所在的公司雖小,但是老板卻對我非常好,是他給了我來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我不能見利忘義。”

福特更加欽佩斯坦門茨的人品,用3000萬美元買下他所在的公司。福特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人才。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人才、技術、品牌都可以被金錢買走,但是,有錢是否就可以買到一切呢?顯然不是的,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甚至一個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都需要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的首要表現就是凝聚力,也就是團隊精神。這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戰國時,秦王問一個大臣:“秦國人比齊國人怎麼樣?”大臣說:“一個人和一個人比,秦國人不如齊國人;一國人比一國人,齊國人不如秦國人。”最後,秦國戰勝了比自己強大的齊國,靠的就是團隊的團結力量。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期,日本經濟迅猛發展,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居世界前列,產品在歐美市場攻城拔寨、勢不可擋。到了80年代,竟然出現了日本購買美國之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世界暴發戶——美國,可謂是財大氣粗,但為什麼在日本產品進攻的麵前節節敗退呢?美國的專家認真研究後得出結論:假如日本最優秀的員工與歐美最優秀的員工作一對一的對抗,日本員工多半不能取勝。但如果以班組或部門為單位比賽,日本總是能占上風。日本雖然土地狹小,物少人多,資金缺乏,但是日本的員工對企業有一種強烈的歸屬感,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的業務上,而這一點正是歐美企業的員工很難做到的。歐美盛行個人主義、個人奮鬥,很難形成1+1>2的團隊競爭力,而日本人則強調團隊的力量和團隊精神,同事之間精誠合作,共同維護團體利益,當企業遇到困難時,大家抱成一團,同舟共濟。日本的鬆下集團曾經發生大麵積虧損,當時的總裁鬆下幸之助臥病在床。當時,公司的各級領導決定“生產減半,工人減半”。鬆下看完決議後親自批複:生產即日減半,工人一個不能解雇,公司實施半日工作製。對此,員工們深受感動,於是更加賣力工作,義務加班加點,拚命推銷產品,短短幾個月,產品庫存銷售一空,鬆下公司很快擺脫了困境。

日本企業的成功秘訣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僅僅提高員工的個人能力而沒有有效的團隊合作和生生不息的團隊精神,在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已經沒有生命力了,團隊精神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個團隊製勝的年代,世界上的很多企業都在努力培養企業的團隊精神,並建立起各種類型的團隊,把越來越多的工作交給團隊來完成。這就是生活中的“螞蟻規則”。

一隻螞蟻如果單獨放在地麵上,它隻會毫無目的地亂爬,但當螞蟻聚到一起,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它們會建造複雜的蟻穴,搜尋食物,並經過長途運輸把食物帶回家,會保護待孵卵,在蟻穴的通道裏培植真菌等等。

一隻螞蟻可能引起不了你的重視,但你決不能小視一群螞蟻。在現代商戰中,團隊精神將決定企業的興衰成敗。

第二節團隊協作推動公司進步

我們先看一個生動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