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螃蟹的“拖後腿”,足以令某些人顧鏡自照而汗顏;螞蟻的“抱成團”則抱出了值得人類學習、效法的偉大和美麗。人們如果能常將螃蟹的“拖後腿”與螞蟻的“抱成團”所造成的後果對照起來好好想一想,該怎樣見賢思齊、擇善而從就不言自明了。
讓我們再看看下麵這三個和尚的故事吧:
有三個和尚在一間破廟裏麵相遇了,其中一個和尚問到:“這座廟為什麼荒廢了?”
甲和尚說:“一定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薩不靈。”
乙和尚說:“一定是和尚不勤,所以廟產不修。”
丙和尚說:“一定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
這樣一來,三個和尚產生了爭執,最後決定留下來各盡所能,看看誰能最成功。
於是甲和尚禮佛念經,乙和尚整理廟務,丙和尚化緣講經。果然,廟裏開始香火漸盛,原來的廟宇也恢複了舊觀。
甲和尚說:“都因我禮佛虔心,所以菩薩顯靈。”
乙和尚說:“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廟務周全。”
丙和尚說:“都因我勸世奔走,所以香客眾多。”。
三個和尚日夜爭執不休,廟裏的盛況又逐漸消失了。各奔東西那天,他們總算得出了一致的結論。這廟的荒廢,既非和尚不虔,也不是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成就事業的條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凝聚人心。在需要群策群力的宏偉事業中,如果人心所向,眾誌成城,那麼最後的勝利,必定是水到渠成,即使是在艱難困苦之中,也會出現“人心齊,泰山移”的奇跡。如果一個團隊中每個人都像上麵的三個和尚一樣,隻是看到自己的功勞而忽視別人的努力,這樣的團隊是無法建立凝聚力的。
人是群居動物,是生活、工作在群體之中的。作為企業的一分子,沒有公司這個平台,即使我們有過硬的技術本領、有熱情、有抱負,我們都將感慨“英雄無用武之地”,都將是“自古英雄空餘恨”。
隻要我們每個人都為公司不斷的付出,公司才能為我們個人提供一個更好的平台,讓我們每個人得到成長。
第四節拒絕一個人的戰鬥
近來,中國男籃的比賽很多人都經常看,但大家看的原因多是有姚明在,大家都希望有姚明的中國男籃能夠為國爭光,多嬴幾場球,然而不幸的是中國男籃經常在比賽中慘敗而歸,這時你不得不認為中國男籃的比賽往往就是一個人的比賽,即姚明一個人的比賽。是的,姚明不愧是一個優秀的運動健將,經常在美國NBA打球的他,在國家隊打球無疑有鶴立雞群之感。
可一直以來,男籃好比是一隻木桶,姚明就是一塊最長的板子,孤零零立在那裏。但籃球作為一項集體運動,整體實力的強大才是關鍵,因此,決定中國籃球水平的不是他一個人,是他周圍那些人。所以,國內雖然欣賞姚明個人球技的人很多,但欣賞他的團隊——中國男子籃球隊的卻並不多。因為即使姚明個人的球技再強,也無法扭轉這個團隊的水平。這是由於一個人的戰鬥,其力量永遠是有限的,唯有團隊的力量才會無窮無盡。
其實,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製,中國體育界還有不少項目正是“一個人”的戰鬥。出現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的百米長跑李雪梅,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1997年入選國家田徑隊,同年創造女子100米跑亞洲新紀錄的李雪梅,曾獲得過八運會100米、200米冠軍以及世界女子百米飛人挑戰賽第四,曼穀亞運會100米冠軍的成績。個人最好的紀錄達到過10秒79,可在雅典奧運會上,李雪梅卻隻跑出了12秒21!一個業餘得在高校比賽中都拿不了名次的成績。
完成比賽後,李雪梅拿了瓶水,一臉無奈地經過混合采訪區,先倒了一肚子苦水:“你以為是我想來啊,我知道我現在的水平,都渾身是傷了,都退過一次,現在又出來跑,我也很尷尬啊,誰讓中國就隻有我一個人達到奧運會參賽標準呢?”
當有記者問她:是不是起跑出了問題時?李雪梅答道:“說句老實話,我來雅典根本就是為了完成任務,我都29歲的人了,怎麼就沒有人上來接班呢?都過不了及格線,我一個人過了,總不能不來吧。參加大賽能鍛煉人,那是對年輕人來講的,我現在根本不可能再從奧運會上學到任何東西了,我來就是來完成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