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打造核心競爭力——團隊精神(1)(2 / 3)

狼的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團隊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我們團隊不可能一下就能達到狼團隊成功的境界,但是,但是,隻要我們不斷探索,善於學習,人定勝狼。某知名企業家在談及團隊建設時說:“你現在如果不是狼,最起碼你要成為一個‘披著狼皮的羊’,然後是‘披著羊皮的狼’。最後成為“披著狼皮的狼”。不管如何,狼的特質一定要體現出來。”

第二節劉邦如何打敗項羽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固然需要“英雄”式的人物,但英雄式的人物也離不開團隊的支持與合作。因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代企業要想勇立潮頭,就得發揮團隊的作用,激起團隊的共鳴。隻有成員彼此之間團結合作,團隊才有戰鬥力、競爭力。

我們都知道項羽和劉邦爭霸天下的故事。項羽在推翻秦王朝的戰爭中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屬於實力派人物,其勢力遠遠超出劉邦,而且他“力拔山,氣蓋世”。若論單打獨鬥,別說他能以一當十,就是以一當百也不為過;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一開始,隻要他親臨戰鬥,則每戰必克,劉邦則臨戰必敗,但結果卻是劉邦勢力越來越大,而他的勢力卻越來越小,最終落得個被圍垓下、自刎烏江的結局。他至死也沒弄明白他到底失敗在什麼地方,還說:“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

反觀劉邦,不僅本領不如張良、蕭何、韓信這“興漢三傑”,而且還“好酒及色”,早在當亭長時,“廷中吏無所不狎侮”,簡直就是地痞流氓。但在與項羽的戰爭中,卻最終打敗項羽,奪得天下,勝利還鄉,高唱《大風歌》。為什麼?劉邦在建國後的一次慶功會上,曾向群臣解釋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吾擒也”。

劉邦把勝利的原因歸結為他能識人用人,而項羽則不能識人用人。劉邦的說法傳承日久,並經過曆史的強化而成為他戰勝項羽的最佳解釋。其實,劉邦的勝利,是團隊的勝利。他使英雄有了團隊,團隊有了統帥,並像狼群一樣結成整體,所以打敗了項羽。而項羽則僅靠匹夫之勇,僅靠單打獨鬥,雖然可以“以一當十”,甚至可以“以一當百”,結果還是因為自己沒有堅強的後盾,沒有建立起一個人才各得其所用的團隊,所以失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作為企業的領導要培養每個員工的這種團隊精神,把所有員工的力量都凝聚在一起,這樣的企業才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走向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當然,在培養團隊精神的過程中,領導者要尊重每個員工,鼓勵每個員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表現自我,這樣整個集體就一定會變得強大而令人敬畏。

因為,企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包含著若幹員工。這些員工有可能存在著利益上的差異和衝突,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對於企業的管理者來說,他領導的是一個集體,所以在任何時候都要努力消除這些衝突,維護公司的整體利益,促進員工之間的團結,絕不能讓這些個人利益衝突損害公司的整體利益,危及員工之間的團結。領導要讓員工知道,公司的利益是每個員工的利益之所在,沒有公司的利益,自己的那一份利益最終也是保不住的。所以,所有的員工都要團結一致,共同去拚搏奮鬥。

古代有位國王,在臨終前,將10個兒子叫到床前,語重心長地叫兒子們拿來10枚箭,並從中抽出一枝,叫大兒子把它折斷,大兒子很容易就把箭從中折斷了,國王再要其折斷其它捆在一起的九枝箭,大兒子費了很大的勁,還是折不斷。這一有名的古訓,簡單而形象的說明了團結的力量和道理。當然,從深一點層次上說,團結必須有一種信仰、有一個核心。軍人必須有保衛祖國這個信念才能團結在祖國的周圍;企業員工必須有發展企業這個理想,才能團結在企業核心的周圍。否則,就會滑向搞宗派,拉小團體的泥坑。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正是有著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國,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這樣一個信念,才從小到大,以弱勝強,打敗了為大家族利益而爾虞我詐、各自為戰,都想保存實力,有槍便是王這樣一種由低級信念去支撐的國民黨百萬大軍。而成吉思汗及其子孫以征服世界為理想信念,竟然僅用區區十幾萬騎兵橫掃歐亞,消滅西夏幾十萬鐵騎,大金國百萬大軍,南宋一百多萬兵力及俄羅斯欽察聯軍、羅馬條頓騎士團,攻占中亞、匈牙利、波蘭、整個俄羅斯,並打垮波斯、伊朗、印度等文明大國,創造了人類曆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