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打造核心競爭力——團隊精神(2)(1 / 3)

由此可以推知,企業失敗通常由兩種原因導致:一是目標(戰略)製定錯誤,一是執行不力——從領導者、中層幹部到基層每位員工,他們無時不刻不是處在一種“執行過程”中,那麼他們執行的績效,此時顯然決定著企業的命運——具體而言,他們在執行中體現出的態度、能力、速度、理念、品質、應變等因素的優劣,此刻都將成為企業命運真正的決定性力量。這就是執行力。

沒有執行力就沒有競爭力。東北一家國有企業破產,被日本財團收購。廠裏的人都翹首盼望著日方能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管理辦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來了,卻什麼都沒有變。製度沒變,人沒變,機器設備沒變。日方就一個要求:把先前製定的製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結果不到一年,企業扭虧為盈。日本人的絕招是什麼?執行,無條件地執行。日本人的聰明在於,他們排除了所有羈絆,一針見血地抓住了企業的本質。

團隊精神並非是難以理解的理念,但當所涉及的人是具有堅強意誌、自身已經成功的領導時,它極其難以實現。團隊精神並非不值得經曆這些艱辛,但其回報率低且又代價高昂。如果領導沒有勇氣強迫團隊成員去實現團隊精神所需的條件,還不如徹底遠離這個理念。不過,這又需要另一種勇氣——不要團隊的勇氣。

第四節每一種角色都不能少

社會是一個大係統,在這個大係統裏麵又有許多小係統。每一個係統都是相互牽連,相互製約的。所以說,從古到今,沒有哪一個係統是獨立存在的,也沒有哪一個係統是不需要互補的。這好比一個球隊,要有前鋒、要有後衛、要有守門員,每一種角色都不能少。適合當前鋒的人,不一定適合當守門員;適合當守門員的,不一定適合當前鋒。人各有各的專長。角色的互補就是把各種專長的人組合在一起。然後實現團隊的勝利。

又比如,吸引外資是生產要素互補。對方需要廉價勞力,需要市場;己方需要資金,需要技術。如果一個產品集合了世界上性能價格比最高的零部件,那就具有絕對競爭力。選拔隊員都是優勢組合。即使是世界第一號足球先生,如果在一個弱隊裏踢球,他就什麼也不是了。而如果一個強隊中有個別弱隊員,就會形成瓶頸效應。這個強隊實際上是弱隊。優勢組合是強強組合。

如果所有的力量組合都能具有像選拔運動員那樣,或者像波音公司、上海大眾選擇配套廠家那樣,那肯定是強有力的競爭組合。吸取他國的優點是中外強強結合,古為今用是優良傳統和當今潮流的強強結合。

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四公子便廣招食客,收羅各種人才。很多人對門客采取了大致相同的錄用標準,因此招攬的人才特長基本上都差不多。而齊國的孟嚐君則不同,凡有一技之長的,他都以禮相待,因而投奔他的門客特別多。後來孟嚐君在秦國擔任宰相時,秦昭王因聽信讒言要殺他。他的兩個門客用“狗盜”、“雞鳴”之術幫他脫險,使他避免了殺身之禍。

在企業當中也一樣,企業作為一個團隊,更是需要由不同的角色組成。在角色作用相同時,人們需要的是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而當角色作用不同時,互補性就顯得更為重要。

因為角色作用不同,行為就不能相同,要想在相互作用中彼此的行為協調默契,就得需要一些相互補充的人格特質。一項國際性研究表明,一個完美的團隊一般需要有以下8種不同的角色組成。他們分別為:

(1)實幹者。他對於社會上出現的新生事物從來不感興趣,甚至對新生事物存在著一種本能的抗拒心理。他們對喜歡接受新生事物的人很是看不慣,常常是水火不相容。他們對自己生活的習慣很是滿足,從不主動去尋求什麼改變,給人一種逆來順受的感覺。當上司分階段地交給他們工作任務時,他們會按上司的意圖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他們常常會給別人特別是領導留下一種務實可靠的印象。

(2)協調者。當他們遇到突如其來的事情發生時表現得沉著、冷靜,正如人們經常所說遇事不慌。對事物具有判斷是非曲直的能力;對自己把握事態發展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處理問題時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和態度,具有較強的抑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