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劉墉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老方丈問弟子們:“一滴水怎樣才能永不幹涸?”弟子們苦苦思索了半天,無人能答。老方丈笑著說:
“把這滴水放到大海裏,它就永遠不會幹涸。”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整個大海卻是無限的。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卻是巨大的。個人的力量很難突破時空、環境的障礙,於是,人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群體。群體發揮了團隊力量,客觀的各種障礙也就不成什麼問題了。著名的手機製造商摩托羅拉總裁高爾文說過,“團隊——聚在一起,每個人都會得到更多。”
也就是說,在集體的努力下,團隊創造出來的結果比團隊中所有成員單獨創造出來的結果的疊加要好。因為良好的團隊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全體工作人員都能認真地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越能發揮“同舟共濟”的合作性,也自然就可以進一步地提高生產率。並且在團隊中,融洽的氣氛能使員工之間相互的交流溝通變得更加容易,而這種交流或者是不同思想之間的討論都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創新。而有著特定任務的團隊往往能夠解決企業的大難題。
日本東芝公司的開山始祖盛田昭夫說:“不管你個人多麼優秀,多麼成功,多麼精明能幹。你的企業及未來都係於你所聘雇的員工身上。說得更誇張些,企業未來的命運,實際上正操在公司最年輕的一群員工手中。因此,讓員工和你一起為可望的團隊的前程奮鬥是最重要的。”
當深入研究一個團隊如何成功時,我們會發現一些精神因素是所有高績效團隊都具備的。不是說把一幫人聚在一起就能稱為團隊,團隊需要粘合劑把所有成員粘在一起,而我們所要說的這些精神因素就是團隊的粘合劑。
自成立至今,華為集團一直處於凶猛無比的擴張中,總裁任正非非常喜歡把華為比作狼,媒體則把華為與跨國公司的競爭比作“土狼與獅子的戰鬥”。任正非曾經說:“我永遠不知道誰是優秀員工,就像我不知道在茫茫荒原上到底誰是領頭狼一樣。企業就是要發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戰鬥精神,三是群體奮鬥的意識。企業要擴張,必須有這三要素。”在任正非多年的打造下,華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狼性企業文化,也正是這種狼性精神,讓這個沒有任何背景的民營企業迅速成長,並向他們“成為世界一流的通訊設備製造商”的企業目標迅速邁進。
如果一個團隊喪失凝聚力,像一盤散沙,這個團隊就難以維持下去,並呈現出低效率狀態,而團隊凝聚力較強的團隊,其成員工作熱情高,做事認真,並有不斷的創新行為,因此,團隊凝聚力也是實現團隊目標的重要條件。
為了最終的勝利,為了團隊的利益,必要的時候就必須犧牲個人利益。每一個有效管理的人都要牢牢守住這個規則,雖然它有時會令人痛苦。艾普利亞就曾說:
“人就個人而言終有一死,就整體而言則是不朽的。”
把團隊利益擺在至高無上地位的團隊和個人大都獲得了成功。在一個企業,團隊利益和個人利益是一起的,公司好了大家都好,公司垮了,個人也拿不了多少薪水。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許多人卻沒有理解它。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從來沒有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會獲得最終的勝利。你一時犧牲了團隊利益,保護了個人利益,可是這是用自己的前途和以後豐厚的利益作為代價的。值得嗎?任何人都要在心中算算這筆賬。其實,在同一個團隊裏為個人利益而斤斤計較是極為不明智的做法,結果往往是導致兩敗俱傷。最好的辦法是選取一條互利之道,團結為本,回避矛盾,這樣不僅顯示了自己寬容的胸懷,更體現出自己是以公司的整體利益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