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技校生的就業路(2 / 2)

眼高手低是擇業時應該避免的觀念。應該要立足於實際,根據自身的優勢與劣勢來進行擇業。在選擇一個工作時要考慮到它的就業前景、發展空間以及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盲目地去最求大品牌、大企業對於自己未來的發展不一定是好的選擇。當初他雖然在入職時隻是一個普工,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做到了從勞力者到勞心者的技術型人才蛻變,創造出了自己的價值。

校企對接不怕失業

技校畢生業不害怕失業。他說:“現在很多企業和技校都有合作,像我們公司去年就在技校裏預定了幾名優秀的學生。今年一畢業就可以正式來公司上班了。”現在的企業對崗位要求都很嚴格,一些特定的機器需要專門培訓人才來操控,技術性很強,一般的普工不會做。為了能夠滿足這個條件,在這之前企業就會和技校對接,為機器培養人才,使得崗位培養更具針對性;技校也會根據這些要求出發去製定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調整辦學思路與教學方向。

邱利智先生已經從技校畢業出去了18年,技校裏的學習生活帶給他的是一個年輕人由幼稚到成熟的蛻變,由父母的庇蔭到自己獨立成長為一棵大樹的曆程。無論你的起點在哪,重要的是相信自己和腳踏實地的努力。

畢業生的幸福感與自信心

劉明鐸是機電專業即將畢業的學生。在他讀二年級時,就被企業選中並且到其公司裏進行實踐學習。剛去實習時他是在車間裏做普工的活,很辛苦很累,天天在車間裏工作。但是在將近一年的實習期間,他的表現讓企業老板十分滿意:“他很勤勞,自己也很努力好學,我已經把他調到辦公室裏來做技術了。有在技校裏的理論知識做基礎,現在學著自己去設計這些圖紙。也一下就上手了。我們要把他培養成高技術人才。”

筆者和劉同學聊到當初怎麼會選擇技校。劉同學告訴我:“初中畢業後,成績並不是很理想。不想去上普通的高中,就自己找了這個學校。父母也蠻支持我的決定的,覺得學一個技術在手上也不錯。”在學校裏有很多學習的機會和實踐的機會,而且學到的知識很實用。劉同學說:“我剛去實習的時候還擔心,怕自己做不來這些工作,不過來了之後發現自己上手很快,都是平常老師在實訓課上有傳授過的知識,隻要對機器再熟悉熟悉就馬上能夠熟練地操作了。”

不僅是車間裏的工作,劉同學在休息時間也常常去了解其他工友的工作內容,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和眼界。在被調到管理崗位後,他調用起在學校裏學習的知識,開始學習自己設計畫圖。在學習他人經驗的同時,也加入了許多自己的創意和想象。

筆者向他谘詢了他們班級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他說:“班上的大部分同學都找到了工作,而且都挺不錯的,和自己的專業也比較相符,能夠學以致用了。我也很滿意現在這個工作,雖然要自主設計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有挑戰就會有動力,這些動力使我不斷努力學會更多的知識,而且也找到了我的方向,我想要不斷地將實踐與知識相結合,設計出好的產品,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技校畢業生小劉身上,筆者看到的是對未來的希望、是一個年輕人鬥誌昂揚的拚搏精神。在和筆者交談中,他的自信也使筆者深受感動與鼓舞,即放低自己的姿態,去迎接每一個挑戰。

技校生畢業並不等於失業。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許多技校都開展了校企合作項目,為企業培養能夠滿足企業生產的人才。據福建技師學院教務科吳科長介紹,學院目前已與38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企業參與教學專業的比例達到100%,合作企業接受頂崗實習的學生數量達1900人,實踐證明,校企合作是一項雙贏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