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技術工人:新工業時代的發動機(2 / 2)

與此同時,在技術工人中,很大的一部分是背井離鄉來到城市工作生活的。他們渴望在城市中獲得一片居住空間,然而高昂的房價,缺少住房補貼,讓他們的生活舉步維艱。

這讓新生代的技術工人不由得懷念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個高級技工受人尊敬、工資超過大眾水平的年代。這樣的時代什麼時候能再度來臨?這個問題深藏在每個技術工人的心中,一邊又一遍地回響著。

既是結束也是開始

隨著職業教育活動周圓滿落下帷幕,5月19日,國務院牽頭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又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製造業整在策劃著一次巨大的變革。

隨著我國勞動力增長經過了劉易斯拐點,中國過去看似富餘的勞動力出現了瓶頸。以廉價的勞動力為主的中國製造業開始經曆一係列的陣痛,上漲的人力成本使得低端產業鏈開始發生遷移,我們曾經引以豪的“世界工廠”的帽子也到了要摘下的時候。

在這一刻,能夠打破這一僵局的最好人選就是奮戰在一線的技術工人。縱觀近幾百年來的技術發展的曆史,技術工人一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群體。從瓦特的蒸汽機到貝爾的電話,這之中的成功不僅僅是研究者的成功,更是技術工人高超的技術所帶來的。

麵對中國製造的“三步走”新目標,產品和創新成為了關注的兩個重點。在製造業這個淘汰率很高的行業,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有過硬的技術水平和勇於創新的專業技能,而這一切都得力於技術工人的努力。

“這或許是個不錯的開始,”小王看完了關於中國製造的新規劃之後感慨道,“技術工人終於受到大家的認可。”

既然是一個新的開始,那麼對於技術工人未來的生產生活是怎麼看待的?

“工作環境應該會變得很不錯。”小李提到。在參觀了國外的一些大的製造業的工廠,小李發現,它們的工廠沒有傳統工廠的髒亂差的特點。幹淨而明亮的廠房,井然有序的流水線生產,還可以看到許多工業機器人的運用。

“以前這些高強度的工作都被機器人替代了,以後我們就是操作機器人去作業。”小李憨厚地笑了笑,在他看來,努力學習數控技術成為了他的新目標。在他的夢想中,未來的技術工人不用再親臨高強度、高溫、噪聲汙染嚴重的第一線,這些工作將由工業機器人來完成,技術工人更多的是坐在操作室內,監督控製機器人的運行,以及對機器人進行調試和保修。“這效率可比我們自己幹要穩定得多了。”

“工資應該能漲漲了。”參加過交換生學習大學畢業生小張笑著回答。作為一個機電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小張更加擅長於實際操作,在進廠跟隨小李學習之後,堅定了走技術路線的決心。在國外,許多技術工人都過著“低職高薪”的生活。他們用技術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自然而然的有權利去訴求合理的工資。

“買房子要是能省點就好了。”有一個六歲孩子的小王撓了撓頭,提出了這一點,旁邊的工人都一致點了點頭。在過去,對於技術工人來說,整體的福利待遇並不突出,對於買房補貼、孩子的文化和教育補貼是很少的。這一切成為了小王一直擔憂的一個問題。他希望在將來,能夠有較為健全的福利機製,讓技術工人能夠享受到政策的福利。

結語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技術革命,技術工人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技術工人一次次的嚐試,一次次的突破固有的界限,才使得人類的科技文明得到了進步。

作為一個製造大國,中國想要通過“三步走”來實現經濟的發展,需要的是技術工人的鼎力支持,而實現這一點的,正是技術工人們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