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福建省集體協商工作有效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2 / 2)

三、促進企業“招工難、

用工荒”問題得到緩解

職工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之源。近年來我省不少企業遇到了招工難、職工流失率高等問題,製約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實踐表明,建立集體協商製度的企業、行業和區域,勞資糾紛逐年下降,“招工難、用工荒”等問題得到緩解,職工隊伍保持穩定。如福鼎市工業園區,建立集體協商製度4年來,企業凝聚力不斷增強,園區內企業每年員工返回率達90%以上,一些老員工還從家鄉帶來新員工,企業職工隊伍不斷轉大,企業生產經營穩步發展。據南安市石井鎮2015年對462家行業、企業(其中已開展集體協商的行業、企業362家,尚未開展集體協商的行業、企業100家)的抽樣調查和測試,並進行認真詳細分析證明:連續多年開展集體協商的用人單位,用人單位的職工與企業構建了“命運共同體”,逐步實現了“共建、共享”的理念,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和企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職工隊伍非常穩定,職工的返工率達到95%以上;連續兩年開展集體協商的用人單位,激發了職工的勞動生產積極性,企業效益有了明顯提高,企業內部勞動關係和諧穩定,職工返工率達到85%-95%左右;尚未開展集體協商的企業、行業,職工返工率僅有30%左右,調查中還發現兩家企業已倒閉。該鎮台資企業南安廣霖紡織有限公司老板感慨地說:“我們公司連續5年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留住職工的心,激發了職工勞動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公司才有今天這個好局麵。”

四、促進企業經濟持續

健康發展

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是保障民生、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近年來,通過開展集體協商工作,使職工深深認識到“職工工資收入的增長是建立在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的基礎上,企業有了效益,職工的工資收入才能提高”,調動了職工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了職工對企業發展的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如三明市福維紡織有限公司,經過集體協商,企業職工工資年人均增資達6%,有效穩定職工隊伍,使職工提高了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工作責任感和事業心。近年來,職工就勞動技術改造、經營管理方式方麵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議42條,公司采納重大建議8條,為公司直接創造經濟效益60多萬元。同時也促進企業理順了勞動關係,改進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企業效益日趨回升。漳州市福建武夷通集團有限公司經過集體協商,公司上下思發展、議發展、謀發展、促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2012年至2013年兩年間,公司就獲得專利21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實用型專利10項、外觀設計型專利2項,有效地推進公司全麵發展,實現了公司效益和職工利益雙贏。龍岩市福建龍洲運輸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集體協商,建立共商共決機製,吸引了一批中高級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與職工的利益“雙贏”,公司內部勞動關係和諧穩定。泉州市鯉城區嬰童用品行業,通過集體協商,行業職工的經濟利益得到進一步維護,行業內部勞動關係日趨和諧穩定,商鋪的發展更加紮實穩健多贏。該商鋪的企業主說:“近年來經過多輪次的集體協商,使我深深認識到深入開展集體協商工作,是化解勞資糾紛、穩定職工隊伍、促進商鋪勞動關係和諧穩定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