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延退政策閃耀出人性的光芒
業界關注
作者:許耿耿
關於延遲退休年齡的話題,自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後,再次引起熱議。支持者拍手相告:“延長退休年齡是社會進步的結果,已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反對者言辭激憤:“延退就是讓該工作的人無工作可幹,讓該退休的人被逼工作。”有的學者甚至說:“強推延退政策後果堪憂!”意見反差如此之大,看來很有必要議論一番。筆者認為,延遲退休年齡勢在必行、凝聚社會共識刻不容緩、頂層設計應體現人性關懷,讓延退政策閃耀出人性的光芒。
一、延遲退休年齡
勢在必行
1.延遲退休年齡是適應人均預期壽命延長的需要。我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確定的,當時人均預期壽命隻有40歲左右,法定退休年齡規定為:女工人50歲,女幹部55歲,男職工60歲,僅有一些特殊群體還有其他的政策規定。60多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麵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公民的健康水平有了長足的提高, 2014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5歲。延遲退休年齡是世界各國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普遍采取的政策,當今一些發達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已經是65歲~67歲。可見,我國現行的法定退休年齡偏低,與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不相適應,所以很有必要對退休年齡作出適當調整。
2.延遲退休年齡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要。我國雖然是一個人口大國,但是未富先老,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從2013年開始,16歲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開始下降。而2014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5.5%,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9.3%,到2050年將達到38.6%。另一方麵,改革開放以來,公民受教育年齡不斷延長,起始工作年齡普遍推後。在許多專業技術崗位,50歲至60歲正是經驗豐富、技藝純熟的階段,過早退休是對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即使是一些體力勞動崗位,由於勞動條件逐步改善,平均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如果仍然執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退休年齡政策,將難以實現經濟學中所說的帕累托最優化資源配置,影響經濟效益。因此,適當延遲退休年齡不僅可行,而且可以更充分地開發我國的人力資源。
3.延遲退休年齡是緩解社會養老壓力的需要。我國現在實行的是“代際贍養”模式,即工作一代贍養退休一代。目前,我國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也就是3個人養1個人,預計到了2020年將下降到2.94∶1,到2050年將下降到1.3∶ 1。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增加,老年人領取養老金的年限也會相應地增加,而且養老金待遇是剛性增長的。如果不改革現有的退休政策,將來的養老金支出一定會有較大缺口。另一方麵,從自我養老角度看,也要求每個人在工作期內多為自己今後的養老進行必要的儲蓄。因此,適當延長退休年齡,既可以增加勞動者個人的儲蓄,也可以保障社會養老保險製度可持續發展。
二、凝聚社會共識
刻不容緩
延長退休年齡是一項順勢而為、一舉數得的重大政策,但目前社會上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形成共識,有各種各樣的不同意見:
一是說,辛辛苦苦工作一輩子,即將要退休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被告知要延遲退休年齡,內心一時接受不了。
二是說,延退後各單位自然減員減少,如果延退政策同時麵向男女,並全麵推廣至企業,就會造成老年人跟年輕人搶飯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