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生創業再迎新利好: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業(1 / 1)

大學生創業再迎新利好: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業

業界關注

5月13日,中國政府網公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實施彈性學製,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持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

高校將設創業必修課 多種方式強化實踐

據了解,201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749萬,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實踐平台短缺等問題不容忽視。

按照總體目標,我國2015年起全麵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進展,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係,使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

“麵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麵的必修課和選修課,課程要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這是國務院辦公廳5月13日發布的《意見》當中的明確要求。

《意見》指出,各地區、各高校要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形成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

《意見》強調,各高校要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台共享。各地區、各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原則上向全體在校學生開放,開放情況納入各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科技園評估標準。鼓勵各地區、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台,建好一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創業示範基地、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職業院校實訓基地。

同時,要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係,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擴大覆蓋麵,促進項目落地轉化。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

大學生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業 重點支持新興產業

今年以來,李克強總理已經多次鼓勵大學生創業創新。

在剛剛過去的五四青年節,李克強總理給清華大學的學生創客回信,強調“青年願創業,社會才生機盎然;青年爭創新,國家就朝氣蓬勃”。5月7日,李克強到訪中關村創業大街,與正在接受創新創業培訓的學員們交流,鼓勵賣牛肉米粉的大學生創業者。

事實上,在大學生群體中,確實有相當多人具有很高的創業熱情,但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實際的創業率卻很低。

以經濟比較發達的廣東為例,據調查,大學生具有創業意願的比例本科、專科分別為50.1%、72.0%,但是真正自主創業的比例不足1%,明顯低於全國2%的平均水平,表明盡管廣東大學生創業熱情高漲,但是很多人最終未能落實到實際行動。

研究發現,其中一大原因在於創業環境還有待優化,“創業最後一公裏”即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創業者輸送的“落地”和“實現”環節還存在諸多瓶頸,存在政策落地難、政策主體分散、申請門檻高、申請程序複雜等問題。

此番新政出台,也被視為是積極響應總理要求,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了更好的創業環境。

《意見》指出,各高校要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製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

《意見》強調,實施彈性學製,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意見還指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整合發展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持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各高校要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安排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並在現有相關評優評先項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於表彰優秀創新創業的學生。此外,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用於獎勵對創新創業教育作出貢獻的單位。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

深入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持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有關部門要加快製定有利於互聯網創業的扶持政策。

(稿件來源:騰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