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啟動資金評審方法與標準缺乏。啟動資金扶持是根據創業項目的規模、科技含量、市場前景、經濟與社會效益等方麵評審確定等次,這幾方麵衡量方法與標準的缺乏影響了評審的開展以及評審等次的確定。
3.創業指導專家組織困難。大學生創業項目門類很多,有許多共性的問題,如資金籌措、人員管理等,但更多的是個性問題:種植水果、茶葉等就有品種選擇問題;做食品銷售的就有保鮮以及運輸問題。創業指導專家由創業培訓教師、成功企業家和政府有關部門專家組成,創業中更多要解決的是個性問題,創業指導專家要較大範圍地適應創業需要難度較大。
4.創業項目鑒別和管理問題。我省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扶持政策措施很多都涉及資金扶持,這就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借用扶持政策套取扶持資金的情況,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存在著對申報扶持的創業項目進行鑒別和管理的問題。有效鑒別真、假創業是創業扶持政策落地實施的重要前提,由於創業的項目行業多,情況多樣且變化頻繁,扶持措施審批標準、審批程序製定以及管理都比較困難,這影響了扶持措施落地實施。因不設評審環節,場租補貼、一次性開業補貼的發放尤其需要解決鑒別審批和管理問題。
5.一些部門創業扶持政策針對性內容缺乏。工商、稅收方麵的扶持政策實際上是普惠性的,如:放寬注冊資金要求、放寬經營場條件、減免工商事業性收費、按經營內容減免稅收等,針對性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扶持措施缺乏。
6.扶持措施落實時間較長。啟動資金扶持評審一年一次;小額貸款不同經辦銀行有不同時限,有的也長達4~5個月;一次性開業補貼半年一次;場租補貼等其他補貼也均有不短的審批時間。
五、夯實創業扶持的一些思考
1.省級統籌設計創業扶持政策。首先,為協調扶持政策,由省級統籌設計省、市、縣的各項扶持政策,規範各項扶持措施的資金來源、扶持範圍、扶持標準、審批程序、時限及管理辦法,充分調動數量最多的縣級扶持力量,讓大學生更加方便利用政策解決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其次,省級製定啟動資金評審方法與標準,推進啟動資金評審在更多地方更好地開展。
2.多渠道做好項目工作。首先,常規化組織適合大學生創業的項目,通過培訓、洽談會等形式推介給大學生。其次,通過創業大賽的形式吸引相關規模以上企業、風險投資機構入股大學生創業項目。再次,在農村引導盈利模式成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大學生創業。
3.加強創業能力建設。在大學教育中要結合專業課程進行創業教育。把專業知識的優勢轉化為創業能力的優勢,轉化為市場開拓的優勢,轉化為風險防控的優勢。把專業優勢轉化為知識產權專利,讓知識產權保護為創業保駕護航。用專業優勢彌補大學生資金、經驗、人脈積累薄弱的劣勢,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4.創業宣傳要多元化。大學生創業扶持宣傳大部分宣傳可享受的政策措施、創業政策實施情況、創業典型的事跡等。筆者認為,宣傳工作還可以在鼓勵創業、容忍創業失敗上多做文章,引導社會樹起有利於大學生創業的新觀念,緩解社會觀念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問題。
5.充分發揮創業指導專家的作用。省級協調組織領導,把各地現有的創業指導專家利用起來,利用互聯網,通過論壇、網站、QQ群、微信等手段,搭建起單個指導、會診指導、授課指導、谘詢指導等多種形式的幫扶通道,提高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其次,要發揮專家在創業扶持政策製定中以及啟動資金扶持評審中的作用,鼓勵他們建言獻策,讓創業扶持政策更貼合實際。
6.改進貸款擔保措施,縮短貸款審批時限。現有的創業貸款很多要求公職人員擔保,這對很多創業的大學生來說,是個不小門檻。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有種農戶聯保的擔保方法,創業貸款也可借鑒此方法,使用有固定住所、有收入、信用良好的人作為擔保人,降低貸款門檻。此外,市場情況瞬息萬變,要促進大學生創業者抓住市場機遇,緩解資金困難,縮減貸款審批時限也是很有益處的。
要使創業扶持政策適應創業需求,筆者認為創業扶持政策要有利於創業難點的化解,要加強落實督查,才能壯大大學生這支創業新生力量。
(作者單位:古田縣人事人才公共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