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龍岩市新羅區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平台建設的現狀及建議(1 / 2)

淺談龍岩市新羅區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平台建設的現狀及建議

探討與實踐

作者:邱庭文

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平台是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體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黨和國家勞動保障各項政策的重要載體,是勞動保障事業服務民生的前沿陣地。幾年來,龍岩市新羅區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平台建設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重視下,經各鄉鎮(街道)和區直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維護勞動者權益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麵臨新的問題和挑戰。主要有:結構性的就業矛盾、城鄉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係、日漸增多的勞資糾紛和工傷事故案件以及群眾對優質、高效的公共就業服務要求,致使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工作任務日益艱巨和繁重,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平台建設顯露出許多不足和問題。筆者擬針對本區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平台建設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一些建議,旨在探索完善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平台建設新途徑。

一、新羅區鄉鎮(街道)

勞動保障平台建設的現狀

1.機構建設:新羅區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平台建設始於2003年。根據《新羅區關於區、鄉兩級勞動保障機構人員編製問題的批複》(龍新編委〔2003〕4號)精神,在對全區鄉鎮(街道)原經費自給的勞動服務站進行清理整頓的基礎上更名組建勞動保障事務所,機構掛靠在各鄉鎮企業管理服務站和街道社區服務中心。

2.編製與人員:2003年,區編辦核定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事業編製25名。除中城、南城、西城、東城4個街道和西陂、曹溪2個重點鄉鎮(2014年改設為街道)各2名外,其他鄉鎮各1名。2012年,區編委根據形勢及發展需要在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中,又增加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16名編製。因此,目前全區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總編製41名。除中城街道3名外,其他鄉鎮(街道)各2名。實有在編在崗人員17人,加上臨時聘用25人,總計42人。

3.經費:鄉鎮(街道)在編在崗人員工資由區、鄉(街)兩級財政各按50%的比例共同負擔,臨時聘用人員的工資一部分由區財政負責,另有一部分由各鄉鎮(街道)自行解決。

4.場地建設:各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均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和辦公設施設備,一些條件較好的鄉鎮、街道還建立了一站式的服務窗口。

5.工作內容:我區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工作的主要內容有:(1)勞動就業政策宣傳和谘詢;(2)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等就業服務;(3)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4)社會保險服務;(5)勞動用工檢查、勞動監察網格化管理;(6)勞資糾紛、工傷事故調解。(7)其他上級交辦的工作。

6.製度建設:我區對各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工作建立了目標管理考核製度,列入政府經濟工作考核項目。考核的內容設為就業、社會保障、維權及信息三大類,細分為基礎設施和工作機製建設、企業用工服務、落實優惠政策、企業退管、醫保、城鄉保、企業職工管理服務、勞動監察、勞資糾紛調解以及宣傳等10項工作,量化考核指標 30餘個。

二、新羅區鄉鎮(街道)

勞動保障平台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機構建設不盡合理

目前,新羅區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的機構設置是掛靠在鄉鎮企業管理站或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的,不屬獨立的事業單位建製。機構不具有獨立性、係統性和完整性,缺乏長遠的建設規劃和發展目標,造成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的人員隊伍建設與管理困難。

2.工作隊伍青黃不接,人員素質

參差不齊

全區鄉鎮(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共計核定事業編製41名,但目前在編在崗的職工隻剩17人,而且,現有人員年齡老化,50周歲男職工6人,占男職工總數8人的75%;45周歲以上女職工5人,占女職工總數9人的55%。在財政較困難的情況下,區裏嚴格控製新補充在編人員數量,造成有空編卻招不了、調不進,整支隊伍青黃不接,不得不大量聘用臨時人員,導致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流動性較大,使隊伍的穩定性和工作的連續性受到嚴重影響。

3.工作考核缺乏手段

一是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工作目標責任製考核分值過低(隻有50分),隻占政府經濟目標考核總分5000分的1%,引起不了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對勞動保障工作的重視和關注;二是對鄉鎮(街道)勞動保障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多、指標多,缺乏科學準確的評價標準;三是缺少有效的激勵鞭策機製,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未能得到有效調動。特別在現有人員由鄉鎮(街道)管理的情況下,工作人員難以在不同鄉鎮(街道)間進行交流,造成整支隊伍缺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