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寵物牛

品物

作者:李娟

朋友馮姐救助過許多流浪狗,生活重心幾乎全在照料動物上。

我感慨她不容易,又覺得我媽更不容易,因為我家養了一頭寵物牛。

狗們每天煮一大盆狗食就行,貓們一小盆貓食,雞鴨也好打發。可牛呢?我家專門種了兩畝地的飼草;種地得澆水啊,於是我們花一萬塊錢打了一口井;飼草長出來得收割,於是這兩年我媽一心想說服我買台小型收割機……

馮姐非常吃驚:“為啥要養牛?”

那時我家還在荒野中的阿克哈拉村,有個欠我家錢的村民過世了,依據當地風俗,必須還清生前債務才能入葬,他家沒錢,便賠給我家一頭小牛犢,我媽就愛上了……

當時我家的商店窖藏了好幾噸冬菜準備出售,不料遇上暖冬,開始慢慢捂壞了,便撿一撿喂了牛。那可是萬裏冰封的季節啊!別家的牛隻在一早一晚給點幹草果腹,偶爾分得幾顆玉米粒就是過年了,整天叫花子一樣滿村竄,尋些紙殼板嚼嚼、幹牛糞啃啃……我家的牛卻在吃綠色的蔬菜!這事我媽簡直都不敢跟人說……於是乎,在屁股都瘦尖了的牛群裏,唯有我家那位肥頭大耳油光滿麵,名聲傳遍附近幾個村落,過路的人特意繞道到我家牛圈參觀,嘖嘖稱奇:“天哪,怎麼這麼胖!”我媽感到倍兒有麵子。

後來搬家到北部山區,此地牛更多,飼養條件更好,我家的牛仍然是最“胖”最有麵子的!

我媽養牛從不喂廉價的袋裝飼料,隻喂草料和糧食,還常常給打牙祭,院子裏種的蔬菜水果葵花玉米更是由著它吃!這樣供著它4年多,結果是感情越來越深,我媽發誓要給它養老送終,而我聽說牛能活30多年……

馮姐說:“牛最重感情,聽說被宰殺前會哭,而且隻在臨死前才哭……”

是嗎?我家的那位才沒那麼隱忍認命呢,它動不動就哭!早起看到食槽裏隻有幹草沒有鮮草哭,出去放風沒玩夠被趕回家哭,和別的牛頂架輸了,回家更是委曲得眼淚大顆大顆地往下掉,而且,根本不考慮自己的身形,一個勁兒地往你身上蹭,躲都躲不開。

作為寵物牛,自然需要主人的愛撫交流,隻是這種交流隻它自個舒服,人累個半死。我媽專門買了一把牧民用來收集山羊絨的鋼絲刷,又寬又硬,每天一次,從牛脖子到牛肚皮到牛屁股,賣力地刷啊刷啊。一麵刷舒服了,人家自己轉個身,讓你再刷另一麵。這樣,牛做了全身保養,人做了全身運動。

不給它刷的後果很嚴重,一大早堵在門口不讓你出去;如果你假裝看不見,它就直接往門裏擠。

遛牛也是累死人的活,你根本就拉不住它,它簡直把你當風箏放。

別人家拴牛大多拴牛鼻子,輕輕一扯,立馬跟著走,可我媽嫌該手段殘忍。還有養牛戶把繩圈套在牛角根部,那裏也是牛的軟肋。可我家的牛以前打架受過傷,一隻牛角整個外殼都被掀掉,剩下的部分非常脆弱,我媽更是舍不得。隻好像拴狗一樣拴著牛脖子,這樣,韁繩對它來說就是裝飾品,主人隻好被放風箏。

而且那種時刻絕對沒法溝通,不管你說什麼它都假裝聽不懂。幸虧世界上還有大棒,在大棒麵前它才稍微收斂點。於是每日的情景都是:我媽追逐著它,逃命似的在村子裏奔跑,一手狠命拽繩子,一手揮舞大棒,大呼小叫,如臨大敵——要知道路兩邊都是莊稼,啃了得賠啊!

好在我媽也就春天鬧草荒的時候出去遛牛,夏天裏我家那兩畝地的產出養它綽綽有餘。秋天收購些豆杆囤著,過冬也沒問題。隻有春天難熬,那時,啃了整整半年幹草的牛們,看到一點點綠意也會紅了眼睛。

遛牛的地方在村口農田盡頭的荒地裏。每天出門前一小時它便開始焦躁不安,院門一打開便直奔荒地而去(隻去了一次人家就認得路了)。每天下午往回趕時哭了又哭,一步三回頭。我媽心都碎了,哄了又哄:“乖,咱回去吃蘿卜,吃芹菜!”

蘿卜和芹菜是我們這幾天的夥食啊,於是晚餐我們隻好切幾根鹹菜下飯。

遛一次牛得半天功夫。每次我媽都帶塊布單,背上幹糧,領上狗,郊遊似的。遇到別的遛牛人——當然,別人一遛一大群——便坐下來一邊分享食物一邊分享村裏八卦,狗也忙著和別的狗交流。如果天氣好,我媽就攤開布單睡倒,直到任督二脈被太陽曬通了才醒來……我們家的祖宗還在急急地啃食,顧不上回頭看她一眼。

選自《新華日報》201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