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道光呢應當總結一下經驗教訓,為什麼打敗了?怎麼樣圖強維新?沒有,道光皇帝沒有,道光皇帝感興趣的,是有的書說,他把衣服打上補丁,崇尚節儉,而忽視了圖強維新,這種皇朝的頭等大事,把中西科學文化交流窗戶第六次關上了。
第七、同治朝。鹹豐的時候英法聯軍打來,逃難到承德避暑山莊,死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同治繼位以後做了一些維新的舉措,實行了一些維新的舉措。
但是同治親政之後,把主張維新的重臣恭親王奕訢罷官。所以,同治朝的晚期,又把中西文化交流的這扇窗戶再次關閉。所以同治晚期把中西文化交流這扇窗戶第七次關閉。
第八、光緒朝。光緒實行戊戌變法,結果以戊戌政變來做了回答,清朝喪失了最後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機會,第八次把中西文化交流窗戶關上,最後導致了一個結果,就是大清帝國的滅亡。
而清朝的皇位繼承的曆史軌跡。在封建皇朝時代,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最高的行政者,最高的祭祀者,最高的大法官。所以皇帝的人選,在皇朝時代,決定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命運。所以,要看一看清朝皇位繼承的296年的發展的軌跡。清朝皇位繼承有四個階段。
第一,貴族公推製。清朝第一位開國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可以說是當時天下最優秀的人選。建州女真各部強淩弱,眾暴寡,戰爭紛亂不已,努爾哈赤一步一步吃掉,一個一個削平。所有那些部族的首領,都敗在努爾哈赤的手下,可見努爾哈赤比他們都優秀。
接著海西女真扈倫四部,當時都是稱雄一時的豪傑:葉赫、輝發、哈達、烏拉這幾個貝勒,當時也是很優秀的。但是,一個一個都被努爾哈赤打敗,說明努爾哈赤比他們都優秀。東海女真、黑龍江女真,各部紛繁,也統統都敗在努爾哈赤的手下。
曆史證明努爾哈赤,當時在東北這個地域範圍裏麵是最優秀的。努爾哈赤在天命元年,也就是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登極稱汗的時候,是受到公眾的推崇繼位的。努爾哈赤死了之後,他的遺位怎麼辦?
還是貴族公推製,我們講過八大和碩貝勒,共同討論,議商,最後決定由皇太極繼位。應當說皇太極在八大貝勒當中是最優秀的。皇太極死了之後,皇位怎麼辦?還是貴族公推製,主要的當時是四個親王,三個郡王來進行討論。
最後大家決定由順治繼承皇位,雖然順治6歲,但是攝政王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當時在清朝的範圍內應當說是最優秀的。所以清朝皇位繼承的第一個階段就是貴族公推製,推選出來的首領在當時來說是最優秀的人選,這樣就保證了清初的事業發展壯大,一直到入關,定鼎北京、統一中原。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