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書說道:第一,貴族公推製。
第二、皇帝遺命製。順治臨死之前,皇位誰繼承?順治和他母親孝莊太後商量,還征求了部分的大臣意見,包括耶穌會士湯若望的意見,決定由康熙繼承皇位。
順治臨死之前遺命皇位繼承人。事實證明康熙這個皇帝還是稱職的,是一位中國曆史上偉大的君主,康熙臨死之前皇位怎麼辦?
在雍正那裏有爭議,今天我們按照《清聖祖實錄》的說法,就是遺命由雍正繼位,還是皇帝遺命製。皇帝遺命製,就是兩個皇帝,一個康熙,一個雍正,這兩個人在當時皇子中應當說是很優秀的。
第三、秘密立儲製。雍正鑒於他繼位的時候兄弟相爭的慘痛的教訓,改了辦法,用秘密立儲的辦法。
他後麵的乾隆、嘉慶、道光、鹹豐都是用秘密立儲的辦法。秘密立儲的好處是避免了兄弟之間,為了爭奪皇位而互相廝殺。
但是,秘密立儲製也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皇位繼承完全由皇帝一個人秘密決定。我個人認為這種辦法比努爾哈赤、皇太極時候的公推製是一個退步,比順治和孝莊太後遺命製,也是一個退步。
因為順治和孝莊的時候還是經過商量的,康熙晚年也經過商量了,他要大臣們,你們每個人寫一個條子,建議誰做皇太子,他還參考,也征求意見。雍正改了辦法了,一個人秘密決定。乾隆還好,嘉慶還勉強,道光就差一點,鹹豐就選人不當。
第四、懿旨定儲製。慈禧太後她傳旨,她定了三位載湉、溥儁、溥儀。慈禧選人的標準,是在愛新覺羅家族和葉赫那拉氏家族,兩個家族的交叉點上選人,典型的任人唯親。這是清朝皇位繼承製度的一大倒退。
慈禧選了一個4歲的光緒,還有一個3歲的宣統。大家知道,清朝入關以後是十位皇帝,孩童皇帝占了5位,順治6歲,康熙8歲,同治6歲,光緒4歲,宣統隻有3歲。
我們把視野再放寬一點,這個時候世界上是個什麼情況,西方是個什麼情況?西方世界的潮流叫做資本主義工業化,資產階級民主化。英國、法國、美國等等,它實行議會製,實行責任內閣製。
跟慈禧、同治、光緒同時的西方國家,德國是俾斯麥完成了德國統一,日本是伊藤博文,美國這個時候是林肯,清朝是誰?清朝對手已經不僅僅是太平天國和義和團了,清朝的對手已經是西方列強了,八國聯軍,八個西方的殖民者打進來。
清朝主政的慈禧太後和光緒4歲,宣統3歲,慈禧沒有文化,有人說慈禧很有文化,字寫得很好。慈禧作為一個女人來說,我個人認為是優秀的,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來說,作為一個四萬萬人口,一個國家的決策者來說,慈禧是不夠格的。
慈禧的懿旨朱批我看過,錯字連篇,字寫得不成樣子。慈禧不懂工,不懂農,不懂軍,不懂商,四書五經可以說十三經她看不懂。她的生活範圍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到了外地隻有兩次,一次是承德,一次是西安,還是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