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要出國進修,他的妻子半開玩笑地說:“你到那個花花世界,說不定會看上別的女人呢!”他笑道:“你瞧瞧我這副尊容:瓦刀臉,羅圈腿,站在路上怕是人家眼角都不撩呢!”一句話把妻子逗樂了。人人忌諱提自己長相上的缺陷,可這位丈夫卻能夠接受自己的先天不足,並不在意揭醜。這樣的自嘲體現了一種糖酒情態和人生智慧,比一本正經地向妻子發誓決不拈花惹草,其效果不是更好嗎?此時他在其妻眼裏,一定變得又美又可愛。
在社交中,當你陷入尷尬的境地時,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從中體麵地脫身。在某俱樂部舉行的一次招待會上,服務員倒酒時,不慎將啤酒灑到一位賓客那光亮的禿頭上。服務員嚇得手足無措,全場人目瞪口呆。這位賓客卻微笑地說:“老弟,你以為這種治療方法會有效嗎?”在場的人聞聲大笑,尷尬局麵即刻被打破了。這位賓客借助自嘲,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懷,又維護了自我尊嚴,消除了恥辱感。
由此可見,適時適度地自嘲,不失為一種良好修養,一種充滿臉力的交際技巧。自嘲,能製造寬鬆和諧的交談氣氛,能使自己活得輕鬆灑脫,使人感到你的可愛和人情味,有時還能更有效地維護麵子,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
2.公眾人物更需要笑自己
人際交往中,身在高位者或明星大腕們,與人打交道容易讓人感到有架子。可能是因為他人過於緊張、有壓力,也可能是這些人還沒有摸著與普通人相處的竅門。通常而言,開開自己的玩笑,可以緩解他人壓力,還能讓一般人覺得有人情味,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從而讓人心裏舒坦。
此類例子多得很,一些相聲演員、笑星或節目主持人常以此贏得觀眾的好評。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一位教師,雖隻40多歲,但頭發大多禿光了,露出一片“不毛之地”。以前常有學生在背後叫他禿頂老師,後來他幹脆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明了因病而禿發的原因,最後,他還加上了這樣一句自嘲:“頭發掉光了也有好處,至少以後我上課時教室裏的光線可以明亮多了。”同學們發出一片友好的笑聲,此後再也沒有人叫他禿頂老師了。
當然,自嘲不是自我辱罵,不是出自己的醜。這裏要把握分寸。
力求個性化、形象性並學會適當的自嘲,往往可以使自己說話變得有趣起來。幽默力量能認同幽默的事物。因此真正偉大的人物會笑自己,也鼓勵別人和他一起笑。他們以與人分享人性來給予並獲得,你也能做到!
林肯總統也取笑自己,尤其是他自己的外表。有一次他以這樣一則小故事來打開他與別人的溝通:
有時候我覺自己好像一個醜陋的人,在森林裏漫步時遇見一位老婦。老娘說:“你是我所見過的最醜的一個人。‘我是身不由己。’這醜人答道。‘不,我不以為然!’老婦說,‘至少你可以待在家裏不出門啊!”’
“我小時候長得並不好看,”幽默家兼演員、導演於一身的伍迪?艾倫說,“我是到長大以後才有這副麵孔的。”
笑自己的長相或笑自己做得不甚漂亮的事情,會使你變得較有人性。如果你碰巧長得英俊或美麗,試試你的其他缺點。如果你真的沒有什麼缺點就虛構一個,缺點通常不難找到。一位大學足球隊的教練,有人向他問起某位明星球員。這位教練說:“他是大四學生,很不錯的球員。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他已經大四了。”
如果你的特點、能力或成就可能引起他人的妒忌甚至畏懼,那麼,試著去改變這些不好的看法。例如,你可以說一句妙語:“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我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以取笑自己來和他人一起笑,會幫助他人喜歡你,尊敬你,甚至敬佩你,因為你的幽默力量證明你也有人性。
“我喜歡你”導致“我了解你”,進而“我相信你”。於是,你最後達到的目標便是信任。當別人信任你時,你便能影響他們,使他們鞭策自己去發展他們的潛能。這也正是每一個人在與人溝通時、積極向上時的最終目標。
其實不管你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自嘲都能讓你倍受歡迎。大人物因自嘲可減輕妒意獲得好名聲,小人物可以苦中作樂,甚至一夜成為笑星也未可知。
3.人不自嘲,顯得小氣
豁達是幽默中蘊含著的一種重要品質。
“凡事樂觀,即使身陷囹圄也看到希望,而不是整天愁眉不展,其寶貴的思維模式是大不了就,”而不是斤斤計較,過分認真;多想自己的缺點和無能,經常自我嘲笑,而不是老子天下第一,盲目逞能好勝。這就是豁達。
豁達往往意味著超脫,但又沒發展到虛無,所以它仍是一種積極因素,是一種美好的人性的表現。
有一位電影導演,60年代去四川農村深入生活,中午遇雨,見有小茅屋可避,便奔去破門而入,正碰見一對老夫婦在床親熱,遂急退而出,尷尬萬般,去留不定。不想老翁出門熱情相邀,邊微笑邊解釋說:“下雨天沒得事子喲。”老姐亦插言道:“也省得肚皮餓喲。”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對客人誇耀自己的富有:“我家無所不有。”他伸出兩個指頭說:“所缺少的,隻有天上的太陽、月亮了。”他還未說完,家裏童仆就出來說:“廚房柴禾已用完。”這人又伸出了指頭,說:“缺少太陽、月亮和柴禾。”
以上這兩則幽默中的主人公通過對自己的尷尬和困境的取笑,使得他們瀟灑地從尷尬境地中解脫出來,這正表現了他們的豁達風度。我們試想一下,除此而外,他們能有什麼好辦法呢?
站在自己之外欣賞自己的創傷,就能產生一段時間的快樂。一位名叫海伍德?布諾思的人曾把40年的積蓄投資於股票市場,在1929年的危機中全部喪失。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的反應並不是失聲痛哭,也不是大喊大叫,而隻是說:“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夜之間便喪失了,不能不說“去得快”,但真的“來得快”嗎?不,我們知道那是他化了40年的積蓄。顯然,他這是跳出了自己的災難之外來嘲諷自己。
有這樣的故事:劉焯和他的堂侄劉炫都很有學問,因犯法而被捕。縣吏不知道他們是大學問家,全給他們上了枷鎖。劉焯說:“整天在枷(家)中坐著,就是回不了家。”劉炫說;“我也是終日負(婦)枷(家)而坐,就是不見婦。”
嘲更見情趣,也更講究技巧。不見家人和妻子的孤寂而淒涼的生活也似乎顯得並不嚴重。和布諾思一樣,他們嘲笑了自身的悲劇,實際上就是戰勝了悲劇。
心胸狹小,斤斤計較以及頑固不化的死心眼往往是豁達豪放的大敵,因而,他們在幽默中常常受到諷刺和挖苦。請看:
唐納德在首都度了一天假後回家,老是抱怨說那一晚住的房間租金貴達六鎊之多。他的朋友說:“這不算什麼,我相信你在那裏觀光是挺愜意的呢。”唐納德說:“哪裏!我一點好東西也沒有看到過呢!你們以為我會交那麼多的房租而不充分利用房間嗎?”
唐納德的得失是一目了然的。這頗有些像中國作家高曉聲筆下的陳克生,進城暈倒,被送進高級賓館。結賬時,價錢高得使他吃驚。他立刻回房間,在席夢思和沙發上恣意臥坐並猛跳幾下,以充分利用那房間。陳克生和唐納德都成了作者嘲笑的對象,由此可見,豁達之重要。
最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自我嘲諷時要超脫,而不應尖刻和感到屈辱。
活該受到懲罰,那我們隻會感到屈辱。因為這種態度背後的潛在意識就是相信我們應該比實際的更好,而如此人生態度正是我們超脫的障礙。如果我們內心充滿了愛來嘲笑自己,就能達到某種和藹可親的超脫。因為我們自認愚蠢,但不顧影自伶。
4.自己罵自己最安全
講講小故事,或者造一句妙語、一則趣談時,最安全的標的就是你自己。如果你笑的是自己,誰會不高興?
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律說,能笑自己的人有權利開別人的玩笑。邱吉爾爵士就是常以幽默力量來減輕戰爭的壓力。有一次曾以一句妙語來說某位政治同僚:“他是一個謙遜的人,他擁有許多讓他謙遜的事。”
政界的人得有心理準備,隨時可能受人攻擊。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邱吉爾這一句妙語中的“他”如果改為“我”,會顯得更有力。每當你想批評、抱怨或提出建設時,“我”的觀點是最理想。
豎立自己本身作為幽默的標的,你可以傳達信息、表達看法而不攻擊到別人。例如:“自負的人胃口太低,對他自己的興趣比對我還大。”
“我並不老,才到人生盛年而已。隻是我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才到盛年。”
“我這種人是足以使你依賴的朋友。隨時在你身邊——當我需要你的時候。”
自嘲應用廣泛而安全,下舉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