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組織能力是成敗關鍵(1 / 1)

企業產生,其組織能力也相應而生。有什麼樣的企業就有什麼樣的組織能力。組織能力的表現形式可以稱之為組織能力特征。組織能力特征反作用於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發展前景。

有人說,企業的成功關鍵在於人才,但是許多擁有人才的企業也往往會失敗,這是為什麼呢?哈佛管理學者克裏斯登森在他的著作《創新者的兩難》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在變動的時代,企業的管理者往往坐臥不安,因為他們對企業組織的內在變化了解不多,難以拿出應對的辦法。這種內在的變化就是組織能力,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找出組織能力的核心特征,然後再檢視這些能力隨著企業的成長而發生的變化。

綜合起來,影響組織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資源、流程、組織價值觀。

資源因素不僅包括組織的人員、設備、現金等有形資產,還包含了組織的信息、知識產權、品牌、客戶關係等無形資產。流程則是指組織員工在將其資源轉換為更高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時,所采取的互動、協調、溝通與決策的步驟。而組織價值觀是指讓員工建立優先級評判的標準。

可以這樣理解,組織能力所表現的形態可以稱為組織能力特征。組織能力特征是組織係統思考、個人控製、思維模式、建立共同遠見的團隊學習的結晶。

組織能力特征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變化。領導者應該發現變化、總結變化、掌握變化、引導變化和確保變化。當領導者不能發現企業組織能力特征發生變化並總結變化、引導變化時,原生態的組織能力特征就會隨著企業的發展成為企業的阻礙。

許多擁有人才、品牌、資金的企業往往在輝煌時突然衰落。經濟界人士和商界中人士可能會為失敗找出上千條原因,但是組織能力特征的變化應該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他諸如資金的短缺、人事的變動等應是失敗的誘因。

當組織能力特征發生變化以後,資金的充沛與人才的豐富不但無助於企業,反而有可能造成企業的惡性運轉。

那麼有沒有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呢?通常的解決辦法有3種:

一是,企業擁有一個超強學習能力的領導人;

二是,企業邀請不同領域內的專家,像組建產品研發中心一樣,組建一個專門機構定期對企業進行體驗。找出不同時期的企業組織能力,然後總結出不同階段的組織能力特征。

這兩種解決辦法各有利弊,就算企業領導人具有超強的學習能力,能夠總結、發展企業的組織能力特征,但是個人的判斷一旦出現錯誤,或者有其他對企業領導人不利的事情發生,將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還有一種更為明智的辦法就是,在對專家的意見進行提取後,加入自己的見解,然後交給員工代表大會討論。讓員工明白企業的意圖,他們會在工作時擁有一個坐標,從而調整各自工作的方向。此時,組織能力特征的威力也就能顯現出來了。

組織能力特征是不斷變化的、可控的。如果企業的組織能力特征不適應企業的發展,企業的領導人可以團結員工一起對組織能力特征進行改良。企業在改良組織能力特征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往往來自中高層管理人員。多數管理者在麵對這個問題時,要麼警覺性不夠,要麼因為涉及自身的利益而裝糊塗。管理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曾帶給企業輝煌的組織能力特征如果一成不變,再往前走幾步,它就會演變為企業的缺陷,使得整個企業陷入困境,昔日的榮耀反而成為自縛的繭。

所以,有現代“管理之父”之稱的彼得·德魯克說過:“經理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擋道。”這句話應該作為改良組織能力特征的經典良言為領導者所記取。如果讓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配合組織能力特征的改良,就要求在組織能力改良過程中,企業最高管理層應該有自己的態度。最高管理者要擁有能力確保新事業獲得必要的資源,使得企業順利建立起新流程和新價值觀。

企業的組織能力是塑造企業遠景的手段。它能夠保持企業的活力,改變企業生存質量。因此企業在不同階段應明晰、確定企業的組織能力特征,促進企業不斷向積極的方向前進。

以往的企業總是先有明確的定位後,再製定出一個漂亮的策略,但現在更在乎的是,企業組織如何能夠加快它的執行能力及流程、快速地完成策略的目標,也因此組織能力成為影響企業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