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公司的本質(3 / 3)

所有性和經營性是企業的二元,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兩個特征。如同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一樣。相互獨立,誰也不依附於誰。

從“可所有”的角度看,企業“所有權”是一個狀態依存量,而從“可經營”的角度看,企業則是一個連續的變化量,不是一個狀態,而是一個過程。企業所有權是一個狀態依存權,而企業經營權則是一個過程依存權,這就如同物理學中熱能和熱量的關係一樣。

在了解了企業的“可所有性”和“可經營性”本質後,再理解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就順理成章了,很多現實中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國有企業的改製實際上是解決所有者缺位也就是“可所有性”中的必須找到所有者的問題。

高管激勵的問題則是“可經營性”方麵的問題,目前隻能通過把經營權轉化成所有權(即贈股或者股權激勵)來實現。實際上,類比前文提到的出租車的例子,這就好比張三的車承包給李四開,有了收益卻要通過把車的部分產權和李四分享一樣可笑。顯然應該尋求到更加簡單又符合常理的分配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看,一個企業和一輛車的本質是一樣的,比如張三買了一輛車,他付清了所有的錢,因而具有完全的“所有權”,他可以用它來自己用,開著上下班和旅遊,這就不是一個經營行為。但是如果他決定用它做出租車,這就有了“經營性”,他有兩個選擇,一是自己開,二是租給別人開,前者是自己有經營權,後者是別人有經營權,經營權在誰手裏實際上和所有權歸誰無關。

我們可以看到,所有權和經營權是獨立而具體的存在的,對資產的控製和報酬方式可以有幾種:既可以是承包給別人,自己獲得固定的收益,也可以采用給開車者發工資的方式。對於資產的控製和處理,比如是出車還是休息,是拉客還是拉貨,是跑長途還是短途等,修車的費用是自己出還是對方出等等,都是可以靈活的通過具體的契約來規定的。

企業的實際情況比這複雜得多,但本質完全相同。

當然對於企業的研究更加複雜,至少要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企業經營帶來利益可能非常大,而且難以估計,不像出租車的收益那樣比較容易估計,甚至可能出現非連續、非線性的變化。二是企業的問題相當難以監控,相對而言,一輛汽車出現問題相對好監控,因為責任很容易界定,修起來也相對容易,但是企業如果經營不善,問題可能相當嚴重,而且難以判斷是主觀故意還是決策失誤。

從哲學的概念來解讀“本質”一詞,就是“某類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基本特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任何事物離不開其本質,否則就會“變質”,就會“四不像”。

任何企業立足於社會都有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本質”問題。“企業的本質”這個並不是單一的問題,它基本包括兩個方麵,一是企業物質的本質問題,二是企業精神的本質問題。很多企業都把握不住自己這兩方麵的本質問題,傳遞給消費者的信息是非常模糊不清的,進而給自己的產品造成了“銷售障礙”,給自己的品牌帶來了“瓶頸”。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本質,例如指紋門鎖行業,它的本質就是方便,用手指當鑰匙,用手指替代一串串鑰匙,省去了忘記帶鑰匙的煩惱,不用再擔心丟失鑰匙,手指一按門就開啟,這就是極大的方便。如果指紋門鎖行業偏離了“方便”的本質,而去強調什麼“安全”,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因為安全不是絕對的,隻是相對的。指紋門鎖是典型的高端產品,一把普通的指紋門鎖的價格也要上千元。但它的購買者大多是住別墅、高檔社區的有錢人,高價格並沒有阻礙指紋鎖在高端市場的銷售。抓住指紋鎖行業的“方便”本質,這是產品的本質,也是企業本質的一個重要方麵。

搞清楚企業的物質本質,就是要弄明白物質的根本特質,這一特質要基本上反映出消費者對這一物質的需求點,滿足消費者寄望購買這一物質的需求本質,這是消費者的基本需要。簡單地說,企業的物質的本質就是消費者的需求本質。

“企業的本質”的另一個重要方麵就是企業的精神本質問題,消費者為什麼不購買你的產品?為什麼會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因為,消費者還希望這個產品能滿足精神上的某種需要。還是拿指紋鎖來說,不僅僅因為消費者可以擺脫煩人的鑰匙了,還因為它滿足了他的虛榮心,體現了他的社會地位,使他有很大的榮耀感和優越感。另外,它更深地涉及到企業的精神本質問題,例如產品是否是自主創新的?企業是否是講誠信的?企業是不是本行業中的龍頭企業?產品是不是本行業中的第一品牌?服務是不是本行業中的佼佼者?廣告語有沒有打開消費者的精神心扉?因此,可以說,企業的精神本質就是消費者的高級需要的本質。

隻有抓住了企業的本質,才能促進企業的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