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打造成功的領導特質(2 / 3)

自律也是創業者選擇創業之後所要解決好的一個重要心態。原來人在單位,有人管著你,自己的職權也有限,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而一旦選擇了創業,自己立即就處於主導與支配的地位,原先在別人那裏做事時不得不服從的長官意誌以及自己不喜歡又不得不遵循的規章製度頃刻之間消失了。現在是自己做主,可以關起門來稱王稱霸,儼然是個小國之君了。自己說了算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經常是你說什麼,別人就做什麼,你怎麼說,別人就怎麼做,你說別人很容易,理所當然,而別人要說你,就比較難。你可以重用你喜歡的人,剔除你不喜歡的人,收拾你看著不順眼的人。你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想上班就上班,想玩就可以去玩,可以去打牌,去旅遊,去打高爾夫。公司賬上的錢,由你的意誌支配,用於你個人的消費似乎也可以,還可以去借給你願意借給的人。公司的資產也可以用於和公司業務沒什麼關聯的抵押或者擔保。你還可以決定和誰做生意,不和誰做生意,這一單生意這樣做,那一單生意那樣做,讓業務員無所適從,諸如此類等等。總之,如果缺了自律,把初創企業當作了自己自由意誌的領地,任由自己人性中的弱點外化,那初創企業會成為一個什麼樣子?初涉創業者不知商場之凶險,如恣意妄為,那翻船是早晚的事,甚至是很快的事。也許有人會說有規章製度管著你,但對缺乏自律的主導者來說,破壞規則恰恰是他的一個經常性的表現。所以,創業者的自律確實是保證創業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

有所秉持,勿忘乎所以

這裏其實還是講自律的問題。前麵是講自律很重要,必須自律。這裏進一步說明如何自律。

自律就要身先士卒。這是創業者自律最基本的要求。不要把自己當成初創企業中擁有特權的人,而要把自己當成團隊中的一員,至於這一員有何與眾不同,那隻是在於負有特殊使命,就是要帶領這個團隊去爭取創業的成功。初創企業一般規模都很小,領導者大量的工作狀態是與團隊,與員工在一起。因此領導者的狀態往往直接決定士氣高低。領導者要與員工一起幹,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最困難、最艱苦的地方,領導者最好能親臨現場;最重要的環節,領導者要親自掌握;自己的薪酬,由於是在還沒有獲得效益的初創階段,也對士氣有微妙影響,很多企業領導人在這個階段主動壓低自己的工資,甚至不領最高工資,這對激勵士氣應該說也是有正麵作用的。企業的秩序雖然有要求服從的基本麵,但以德服人卻是這種基本麵得以維持的前提性的東西,而身先士卒也是以德服人的基本條件。

自律就應當有所敬畏。這也是創業者應當保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態。由於現在是自己做主了,似乎沒有什麼人管得了自己了,內心缺乏定力與約束,因而人變得張狂。在這種心態支使下,往往可能做出一些脫軌的事情,其後果極其有害,甚至會很危險。這是創業者事先一定要想明白的事情。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一定要有所秉持,有所敬畏。必須遵守國家法紀,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做人的道德底線。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泯滅良知,冒犯天條。當代中國人是一個缺乏宗教信仰的民族,當從外部灌輸的信條逐漸消解之後,人們似乎沒有了信仰。加之目前又處於社會轉型期,各種各樣的誘惑很多,許多駭人的社會現象就源自缺乏信仰,無所敬畏,內心失去應有的把持。這也導致一些創業者在自認為有力量的時候往往做出許多荒唐的甚至瘋狂的事情,總以為自己可以例外,可以幸免,可以不用付出代價。市場經濟的大潮難免泥沙俱下,多少名聲顯赫的企業家先後身陷牢獄,其中不少人其實本身不一定壞,隻是失戒失律,又無人能及時約束規勸而走上不歸之途。

自律就一定要接受監管。個人的力量或心智是有限的,自律者也有可能會失範,所以外部的監管必不可少。企業本來是有製度的,領導者的自覺遵守和維護是製度生效的重要前提。一定要認識到規章不是隻對別人的,自己就可以例外。建立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對自己的行為或權力給予製度的約束,看起來自己失去了一點自由,但其實對自己和對企業是有好處的,可以少犯很多錯。所以,企業領導人如果處於無人可管的狀態,這一定是不正常的,而且也是危險的,應立即去改變這種狀態。實際上,現代企業的治理結構已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就看我們自己是否願意去建設它了。

強調自律,有所秉持,其目的有兩方麵:一是為了創業者個人的風險保護。商場凶險、利益誘人,有時犯錯隻在片刻之間,但卻不一定還擁有改錯的機會,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是也,而這和創業的初衷是相反的。二是為了初創企業的風險保護。企業在初創階段往往很難與創業者切割,創業者的災難往往就是企業的災難。很多初創企業本來發展得很好,已經有很好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卻因為領導者出了問題而遭受滅頂之災。必須通過領導人的自律、秉持和被監管使企業運行保持一個安全的邊界,不因領導者個人的過錯而失敗。

平等對待員工

創業單靠創業者個人的力量是不能成功的。之所以要創辦企業,就是要許多人一起來幹,而且是齊心協力地幹,甘願付出,為成功而忘我奮鬥。為達到這一點就必須在企業內部實踐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觀,要從領導者的內心到企業的製度安排上體現出創業者、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平等。

馬克思說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這裏說的是商品的等值等價。從這一點出發,商品經濟也是一種呼喚平等、實踐平等的經濟。企業之間平等競爭、平等協作、平等交換。微軟之所以多次受到國會關於壟斷的質詢,甚至由法院來進行裁決,就有維護這種商業平等的因素在內。反映在企業內部的人際關係上,商品經濟也要求人之間的相互平等。在早期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時期,資本家奴役工人,殘酷壓榨工人的情況是大量存在的。但是隨著近200年來社會主義運動的持續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與社會製度也在不斷調整,那種靠壓榨雇員來發財的企業恐怕很難生存了。也許分配的不平等依然是一個尖銳的問題。但是在許多方麵,西方現代企業內部人際之間的平等理念也許已經發展到超出我們想象的程度。美國一家頂級的跨國公司的一位高管在與一位華人背景的管理人員的聊天中對於中國人吃狗肉表示難以接受,引起這位下屬的不快。不知怎麼這件事讓公司領導知道了,領導者認為這位高管的言論有種族歧視之嫌,而在美國的企業中,種族歧視是很嚴重的問題,因此立即指示人事部追查。

中國是一個封建文化傳統根深蒂固的國家,而封建文化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等級製。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誌就說,長官騎馬是工作需要,不是等級製。但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必要的地方顯示和強化等級的現象比比皆是,開會要有主席台,為了掌控會場,主席台高於聽眾席也是必要的,但許多會議動不動就搞一個龐大的主席團,把帶長字的都搞到台上去坐,一排坐不下,搞幾排,許多排,堪稱中國特色的會場景觀。這些人坐到台下去,會對會議造成不良影響嗎?中國有不少人,他們喊民主,是希望別人對他們民主;他們喊平等,是希望別人對他們平等。可是輪到自己,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裏卻是專製和獨裁,不給別人民主和平等。這樣做慣了,以至走出他那一畝三分地後,依然張狂不已,不知天下有多大,鬧出不少笑話。

即使不作形而上的分析,僅僅從功利的角度出發,企業內部如果缺乏平等的文化氛圍,肯定會挫傷員工的士氣,影響企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必須明確,權力是用來工作的,等級也是為了決策指揮與執行的需要。權力和等級決不是拿來炫耀或謀取享受的東西。企業領導人的辦公室是一個很能體現這位領導人的理念與風格的場所。有的企業,員工的辦公條件很差,領導人的辦公室卻很豪華,甚至巨大。裝修高檔,擺件昂貴,而且各種現代設施齊全,甚至有專用的放映廳、健身房、臥室、衝涼房、洗手間等。筆者不想評論這種現象,但卻知道國外有的很大的跨國公司的總裁依然和員工一樣在格子間裏敞開式辦公,思科公司的總裁辦公室也隻有源×源米,加上外麵一個大不了多少的會議室。有一次筆者走進一個辦公大樓,裏麵公司雲集,因此洗手間顯得不足,卻看見有幾個格子鎖著,上麵貼著銘牌,注明董事長專用,總經理專用,頓時覺得很好笑。說這是拉屎與撒尿的特權顯得粗俗不雅,但這種做法卻難以使人萌生敬意,我想這些企業裏的員工內心肯定也是這樣想的。由於不能獲得員工出自內心的尊重,其權威與影響力必然大打折扣。

承擔社會責任

許多創業者的初衷隻是為了改變自身的生存狀況,成為富人而已。但真正把初創企業當作一項事業來做並要使之獲得成功,目的必定會發生升華。隻有當企業能夠滿足社會的某種需求,也就是說社會需要你這個企業時,企業才能具備社會價值,才可能存活、發展和壯大。本來是想通過辦企業來創富,提供產品或服務來滿足社會需求隻是一個途徑或者說是手段,但做著做著,事情好像起了變化,滿足社會需要成了目的,獲得財富隻是這個過程的一個派生的結果了。就像一位著名經濟學家在20世紀80年代初露鋒芒時所說的:錢是社會的獎章。如此而已。

所以,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就應該明白,所謂創業,其實就意味著將要獨立承擔一份社會責任。這與你的主觀願望其實是沒有關係的。不管你願不願意,既然你選擇了創辦企業,社會就必然要求你承擔一份社會責任。你對出資者即股東負有責任,對企業的員工負有責任,對你所服務的客戶負有責任,對國家負有責任,對環境負有責任等。這些責任都是不可逃避的。也可以說一旦選擇了創業,就給自己戴上了社會責任的“枷鎖”。

自覺與忠實地承擔社會責任。這是創業者必須具備的一個良好心態。責任總是沉重的,承擔社會責任有時會是一個辛苦和艱難的過程,甚至會和自己當初的願望發生衝突。所以應當把承擔社會責任當作創業的題中應有之義,納入創業的計劃,自覺承擔和履行。承擔社會責任也可以視為一種利益分配,如果出於貪婪、逐利而逃避社會責任,也許可以得逞於一時,但最終將被社會追究責任,這時的被追究,就有可能是民事的甚至是刑事的了。

納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的體現。這是企業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企業獲得了經營權,就必須要按規定納稅。某種意義上,納稅多少體現你這個企業社會價值的高低、納稅多就表明你對社會的貢獻大,所以應該心平氣和、心甘情願地繳稅。當然,我國目前的稅製有不盡合理之處,特別是納稅人無權對財政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管,這會影響企業的納稅熱情。但社會是在進步的,納稅人最終一定會獲得應有的回報與尊嚴。

積極的財富觀

創造財富是企業的一個基本職能。不管從事的是什麼行業,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社會,企業都必須能夠創造財富。但對於什麼是財富,如何創造財富,怎樣獲得財富,不同的人、不同的企業在理解和做法上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在財富觀上出了偏差,企業就會誤入歧途,對自己、對社會都會造成很大的負麵影響。作為一個初創企業的領導人,樹立並奉行正確和積極的財富觀是確保初創企業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