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盧氏嘉妮(2 / 2)

粉碎機按照粉碎顆粒的直徑大小,分為A—F六個級別,普通的麵粉機,不過是B級粉碎,一般的製瓷廠,瓷坯粉碎等級為C級就足夠了,自己家的運通瓷窯,也不過是D級,這還是用來燒製特定瓷器才會開啟。

至於E、F級,一般用在軍工或者科研領域。

可麵前這位年輕人,竟然要E級粉碎機!嘉妮也算是半個行家裏手,忍不住出言打斷。

盧燦點頭確認自己沒說錯,“需要一台E級粉碎機。”

為什麼要如此精密的粉碎機?這涉及到另外一種製瓷做舊工藝——老瓷片粉碎回爐。

市場上最難被儀器設備也就是碳十四檢測出來的做舊手法,就是老瓷片複燒做舊法。將市場上或者老窯口挖出來的瓷片,用碾子碾碎,過篩,重新拉坯,上釉複燒,再經過做舊處理,燒製出來的瓷器,碳十四根本就無能為力。

鑒定這種老片兒複燒贗品,需要靠眼力——瓷片粉碎拉坯與粘土拉坯,還是有輕微的差別,瓷器行當中的老手,還是能辨別出來的。

因此,老瓷片複燒做舊,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老瓷片的粉碎——粉碎的顆粒越小,複燒出來的瓷器越沒有破綻。

《金石秘錄》中記載的方法是碾磨法,盧燦嫌棄費事,直接采購一套E級粉碎機。

這話自然不能和嘉妮說。

嘉妮聳聳肩,在紙上記錄下來。

“一套直線拉坯機、一套曲線拉坯機。”盧燦繼續說道。

拉坯機是製坯胎的機器,直線拉坯機可以拉製出盤、杯、壺、瓶等物件的主體部分,曲線拉坯機,可以拉製茶杯的手柄、春瓶的提手、茶壺的提梁等曲線部件。

話說科技發展,製瓷工藝也有了流水線作業模式,但有兩個步驟,始終需要人工來完成,那就是繪畫片及上釉。

大名鼎鼎的青花,在製瓷行業中,本名叫釉裏青,其實就是釉下彩——先上氧化鈷的顏料,等風幹後再上釉。其製作過程與釉裏紅很類似,隻不過釉裏紅繪製顏料為氧化銅。

與之相對的另一項製瓷手藝就是釉上彩——先上釉色,進窯口燒製,出爐後再上彩料複燒。其工藝典型代表有明清的“五彩”瓷器,以及清代出現的“粉彩”和“琺琅彩”。

無論是上釉還是上彩,都需要手工完成,這也是瓷器的真正魅力所在。

“還需要一套電窯溫控設備。”盧燦想了想,打了個響指,“再加一套風幹設備。”

盧燦上輩子曾經在景德鎮燒私窯,用的是風幹房——類似於北方的炕房,用來風幹坯胎,但香江潮濕,瓷坯風幹工作中,對濕度比較難控製,不如進口一套電風幹設備。

嘉妮心底樂開了花,這六套設備,沒有七八百萬法郎,想都不用想。嗬嗬,自己安排窯場工人跑跑路,就是十五六萬的提成。

多好的生意!比自己辛辛苦苦倒騰瓷窯,來錢快多了!

“需不需要添置一套皮帶傳送機?”她笑著主動建議道。

盧燦搖搖頭。

這個還真不需要。香江工業底子差,但皮帶傳送機還是有廠家的——香江房地產業和港口運輸發達,皮帶傳送機也得到大規模應用。

在香江采買皮帶傳送機,更便宜,運輸更方便。

“盧先生年輕有為,這番是準備大幹一場?”與盧燦重新核對一遍采購目錄後,嘉妮笑著恭維道。

“嘉妮小姐不也是嗎?”盧燦指了指四周的櫃台。

嘉妮甩了甩烏黑的長發,對他無奈的攤攤手,“我喜歡瓷器,但不喜歡燒瓷!”

“有沒有興趣參觀一次我們運通的瓷器展覽室?”

她向盧燦發出邀請。

“哦?還有展覽室?”盧燦恍然大悟。

剛才他也順著櫃台看了一遍,右側為金漆繪瓷,左側帶有一定的中國瓷器風格——純色瓷比較多。在歐洲不太受歡迎的青瓷、白瓷和紅瓷,以及簡樸大方的青花瓷器。

呃,此時的青花,在歐洲同樣不太受歡迎。

真正受歡迎的是粉彩、五彩等色彩豔麗的中國瓷。

這裏的東西雖然精致,但基本無大件,也就是瓶、盆、樽、罐之類的很少。

做瓷器的都知道,“趴的不如臥的,臥的不如坐的,坐的不如站的”。

也就是說,從工藝上來說,盤類(趴的)不如杯具(臥的),杯類不如盆樽類(坐的),盆樽類不如瓶類(站的)。

剛才盧燦還在懷疑,運通瓷器廠怎麼也有五十年的曆史,怎麼會連站的(瓶類)都沒有?原來是另有產品展覽室。

“OK,榮幸之至!”盧燦雙掌合在一起,輕拍兩下,示意她可以牽頭帶路。

嘉妮將廳門掩上,領著盧燦,順著玄關,來到二樓。

謔……這裏才是運通瓷廠的真正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