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劍橋收獲(2 / 2)

靠,我就是豬啊!

這麼好的來錢手段,都沒想到?盧燦狠狠的在自己頭上扇了一記。

這事還真的怨不得他,此行歐洲,是他第一次出遠門,可身邊始終跟著陳曉,也輪不到他拎著皮箱,因此始終沒想到。今天見到這隻笨拙的老式皮箱,他總算是想起來,自己還有這麼一件大殺器可以賺錢。

盧燦的自責,嚇了其他幾人一跳。

“嗨,維文,你怎麼了?覺得杜奇的報價高了?”

凱文的話打斷他的胡思亂想,嗯?杜奇報價了?多少?

好在有“熱心”的凱文在,他很快又說道,“這些卷軸保存的很好,甚至可以和你購買的羊皮卷經書相提並論。你購買的經書,可是二百英鎊呢。杜奇提到的五十英鎊一卷,我認為是值得的。當然,如果你認為貴的話,這裏麵四十一卷,我們收你兩千英鎊,怎麼樣?”

他滔滔不絕的替杜奇做起生意來了……

他實在是太嘮叨了,盧燦豎起手掌做了個STOP的手勢,“OK,就這麼說定了,二千英鎊,不過我有個小小的要求,這隻皮箱送給我吧。”

這隻皮箱是巴寶莉的,也算是件小古董,遇到喜愛皮箱收藏的,還能賣出幾百英鎊呢。

“杜奇,我認為可以,你的決定呢?”熱心凱文扭頭問杜奇。

杜奇點點頭,“好吧!”

一個熱情似火話癆,一個沉默似金靦腆,偏偏還是好朋友,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奇怪,盧燦也是無語。

一共兩千三百六十英鎊,盧燦付過賬之後,立即讓大柱叔和丹拓將這些珍貴的敦煌遺書送回賓館。

他自己則被熱情的凱文替主人挽留下喝一杯。

嗬嗬,剛好盧燦也想探探杜奇祖父的一些事情,就坡下驢,答應下來。

果真還被他探出點明堂,杜奇祖父有寫日記的習慣。

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趕緊送回香江。

他看了看身邊的王大柱,自己隻帶了大柱師傅和陳曉兩人,還需要取寶藏,這……人總是不夠用的。

“大柱叔,稍後發份電報,讓奎榮來倫敦一趟,這些書籍要盡快送回香江,交給我爺爺,他知道該如何處理。”

盧嘉錫以前的中大教授,對這類古籍善本,非常珍視,在修複方麵也有研究,但遠不如香江的另外一位裝裱修複大家。

在古籍善本的修複上麵,香江有一位大師很牛的,那就是現在在荷裏活道開了一家書畫店的香江收藏大家張鼎辰先生(也就是後世曾經買過歐仿瓷器的那位)。

張鼎辰為什麼能這麼牛?他是民國時期京派裝裱大師馬霽川的關門弟子。

如果大家看書仔細的話,馬霽川在前麵出現過——正是他的介紹牽線,張博駒從偽滿政府那裏收購到的《遊春圖》。

這些書籍的修複工作,盧燦自己也沒什麼把握,也沒時間,不知道張鼎辰老先生能不能複原這些珍貴善本。

“欸!我現在就去!”王大柱也見過那些碎片,知道事情緊急,甕聲答應後立即轉道。

盧燦一行,在劍橋住了六晚,逛了四次劍橋二手市場。

收獲太大,這讓他都不想去挖什麼羅馬寶藏了。

明清史稿文件,一共收購了六十一份,其中還有一份是明代萬曆六年的內閣製詔。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居正擔任首輔大臣時期,他們的內閣所製定的手寫詔書。

其詔書內文為“二清全國土地令”,張泗維執筆,寫好後貼在奏章上,旁邊是六位輔臣簽字。簽字的下方,鈐有五印,分別是璽印(皇帝大印)、章台印(內閣大印)、戶部印、張居正私印,以及明代特有的司禮監印。

這份內閣製詔裹在一堆文件中,被盧燦翻出來,如獲至寶。

另外還收集到《永樂大典》副本第七百九十三卷的上半卷,可惜的是,下半卷已經被攤主弄遺失。

較為珍貴的還有宋版書——南宋陽刻版的《太平廣記》第六十七卷和第一百零七卷。

此外,他還買進三件明清瓷器,都能算得上精品瓷,值得收藏的那種。

可惜,不得不離開,阿爾達汗那邊的事情已經處理完畢。

是時候挖取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