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階級的消失和國家的自行消亡。既然消滅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的對立,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社會強製力量國家機器,也隨之退出曆史舞台而自行消亡。
6.精神境界極大提高。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完全超越了“資產階級權力的狹隘眼界”。人們樹立了高度自覺的勞動意識,遵守社會紀律,團結互助,誠實友愛,完全從社會公共利益出發,進行勞作和參加社會活動,人人都習慣於遵守社會公共生活的基本準則。人們習慣於履行社會義務而不需要特殊強製機構迫使人們去盡義務。
7.人們自由而全麵地發展,人們完全擺脫了生產資料私有製和階級壓迫的束縛,擺脫了舊式分工的束縛,擺脫了僅僅是謀生手段的勞動的束縛,擺脫了教育、訓練中的差別和限製,全民教育高度普及。那時,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意願以及社會的需要,自由地選擇職業和交換工作。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體勞動差別完全消失。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勞動成為一種快樂,從而為人們自由而全麵地發展創造了條件。
8.全人類徹底解放。一是人類從自然界奴役中解放出來,擺脫盲目自然力的支配。二是人類從舊的社會關係束縛下解放出來,擺脫一切剝削壓迫和舊式分工的束縛;三是人類從剝削階級的思想觀念下解放出來,擺脫傳統觀念和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
全人類的徹底解放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以往社會的每一步發展,人類都或多或少地獲得一定的解放,但尚未獲得真正的解放。隻有到了共產主義階段,建立了共產主義社會,才真正實現了全人類的徹底解放。
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行以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形式;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共同富裕;實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製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發展民主,健全法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很長的曆史過程,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1987年,鄧小平指出:“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就是不發達的階段。”這一科學論斷,使我們對社會主義發展的長期性、緊迫性、複雜性、艱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準備。
關於社會主義本質,1985年,鄧小平說:“經驗告訴我們: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這一科學概括,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反映了人們的利益和時代的要求。
鄧小平反複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隻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社會物質財富才能極大豐富,才能逐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才能顯示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和鞏固社會主義製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同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我們已經走近了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到新中國建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三、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人生奮鬥、追求的目標,是人生前進的動力。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為了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前仆後繼,英勇奮鬥,流血犧牲。在反動派的皮鞭、刺刀、槍彈麵前,他們視死如歸;在風雪彌漫的長征路上,許許多多的共產黨人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理想的人,生活總是火熱的。偉大的毅力由偉大的目的而產生,有了崇高的理想,能使人們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有堅強的毅力和堅貞不渝的精神,人就能煥發出無限的創造力,譜寫出事業的壯麗詩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講過;“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顧亦同誌的文章說,他當兵時老兵們講過一個讓他終生難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