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候的一次戰役。有兩位擔架隊員,猛地看見前方有戰士倒下了,就沒命地衝上前去,把傷員扶上擔架,立馬往後方跑,直跑到兩個人汗如雨下,氣喘籲籲,總算跑到後方醫院。眼見戰士傷口包紮上了,兩個擔架隊員才放下心來,笑了,站在地上歇口氣。年輕的女護士忽然一聲叫“呀,血!”因為她看見一個擔架隊員赤裸的小腿上和鞋上都是血。就在這時,那位擔架隊員看見了自己腿上的血,一聲沒吭就癱倒在地,昏死過去,檢查的結果是他流血過多,那名被他抬著的戰士不過受了輕傷,而他卻是重傷。醫生們推測,他如果不是先於那名戰士受傷,也一定是在抬起戰士開始跑的時候就已經被子彈打中了小腿。
經曆過生死考驗的老兵們,凡是講起這件真事,最後都要嚴肅地說一句:“明白嗎?這就是精神的作用!”
新《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黨委書記更應該堅定共產主義信念、社會主義理想,任何時候都不能迷茫、不能動搖。
四、忠誠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
對黨的基本路線,新《黨章》中規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意味著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要抓緊時機,加快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四項基本原則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我們黨領導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受的原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麵。
黨委書記應認真學習、正確理解黨的基本路線;在開展各項工作中,要堅定地執行黨的基本路線,一切組織活動都應服從並服務於黨的基本路線;在執行中,應防止教條主義,要立足於本地區(部門、單位)的實際情況,靈活而具體地製定執行的措施、辦法。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要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紮紮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正如列寧所指出的:“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平凡中孕育著偉大、偉大來自平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前所未有的創舉,是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是非常艱巨的。這需要忘我的獻身精神,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激流勇進,不計報酬,埋頭苦幹。被譽為共產主義戰士的雷鋒曾說:“我覺得人生在世,隻有勤勞,發奮圖強,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幸福的。”我們應以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王進喜、王樂義、申紀蘭、牛玉儒等模範人物為榜樣,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不辭勞苦,任勞任怨。
第三節黨委書記的政治理論素養
《黨章》中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的合稱,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和指導思想,是資本主義發展和工人運動的產物。包括三個主要組成部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它在關於帝國主義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一國取得勝利,關於建立無產階級新型政黨,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等問題上,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