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政治為要立德是本(2)(1 / 3)

鄧小平理論是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指導思想。

胡錦濤同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後者“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

黨中央一貫提倡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加強政治理論修養,要求全黨黨員“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因為“思想理論素質是領導素質的靈魂”。

理論的清醒,是政治立場堅定的基礎。不理解、不知曉、不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幹部。生活上的奢靡、作風上的懶散、工作上的拖遝,源自思想的迷惘,思想迷惘來自理論貧困;而理論貧困,往往是不學習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以及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經典理論。其重要性有以下五點:

第一,有助於提高政治覺悟。有了馬克思主義指導,就能把眼前的一切工作活動與崇高理想、目標密切聯係起來。

第二,有助於提高思想認知能力。理解並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就能自覺地堅持客觀地、全麵地、本質地、發展地看問題,避免主觀性、片麵性。

第三,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思想覺悟和政治水準高,責任心、使命感就強,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潛力,工作就富有創造性,為社會主義事業做出的貢獻就大。

第四,更好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製定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論基礎。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有助於提高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而減少盲目性。

第五,有助於提高政治鑒別能力。黨中央提出:公務員要善於從政治上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能通過現象看本質,是非分明;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銳性和觀察力,正確把握時代發展要求,科學判斷形勢。

十七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我們劃清四種重大的是非界限: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劃清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製的界限;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劃清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在學習中,應遵照黨中央的要求,“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特別要注重理論聯係實際。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的優良的傳統和作風,是中國革命曆史經驗的結晶,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傳家寶。有人把理論聯係實際概括為一個公式:閱讀——理解——運用——加深理解和進行分析,概括總結出自己的思想結晶。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從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犯教條主義的錯誤,而是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第四節同人民群眾保持魚水之情

胡錦濤同誌指出:“90年來黨的發展曆程告訴我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他強調:“全黨同誌必須牢記,密切聯係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實質上就是政治問題。江澤民同誌說:“領導幹部真正掌握和實踐了群眾觀點、群眾路線,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實踐曆史唯物主義和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也就從根本上懂得了政治。”黨委書記在基層工作,和人民群眾應有“魚水之情”,應保持“血肉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