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敏而好學與時俱進(2)(1 / 2)

有的學者提出,領導幹部要具有“T”形的知識結構。其知識麵要廣,可用“一”表示;同時要精通自己的專業,要有造詣較深的專業知識,可用“I”表示。具備“T”形知識結構的人,才有廣泛的適應性。

有的學者提出領導幹部要具有“X”字形的知識結構。指掌握兩類較係統、較紮實的專業知識。如一位國有公司的黨委書記,既要熟練掌握共產黨的建設理論知識及領導科學方法,又要懂得公司的經營管理知識,否則,缺少任何一門知識,就是一個外行,工作時就不會稱職。

還有的提出領導幹部的知識結構應是寶塔型。從塔基至塔尖依次分成四個層次:一般基礎知識、專業基礎知識、主要專業知識、圍繞工作崗位核心專業知識。塔基體積要大,基礎知識麵廣而紮實,由於潛力大而可以極大地促進專業知識的增長。

第三節黨委書記要愛讀書、善讀書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這是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告誡。讀書方法很重要,有人說方法是助人飛向理想高度的羽翼。愛好讀書又擅長讀書,讀書的效果就會理想。

一、讀書學習的三種境界

習近平同誌曾在中央黨校講話時指出:我國著名學者王國維論述過治學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習近平認為,領導幹部讀書學習也應該有這三種境界。

上述第一境界,意思是指對事業和學問的追求,要像思念情人歸來那樣,望眼欲穿。難以自已。習近平在中央黨校講話時要求黨員領導幹部“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誌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

第二境界,意思是說,幹事業、做學問,要把整個身心都投進去,朝思暮想,雖然消瘦憔悴,也要堅持不悔。習近平講:“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

第三境界,實質是指幹事業、做學問,經過千百次的努力實踐和刻苦的鑽研,一旦獲得真功(即所希望的願景呈現於麵前),那會有無窮的樂趣和喜悅。習近平要求黨員領導幹部“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裏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

習近平指出:“這三種境界啟示我們,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恒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

無論是幹事業,還是做學問,隻要產生了思念情人歸來或追求心上戀人的那份熱情,肯定會出成績的。當代作家端木蕻良有一首詩,不同凡響:

女兒心上想情郎,

日寫花箋十萬行。

月上枝頭方得息,

夢魂又教到西廂。

表麵看來,你會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其實不是。詩中的“女兒”,是指端木蕻良自己,“情郎”是指他所酷愛的讀書和寫作生涯。詩的真意是說自己日夜忙於讀書、寫作,無暇接待客人。端木蕻良住在桂林時,曾把這首詩貼在門上,用以謝客,以專注於讀書和寫作。端木蕻良是一位勤奮多產的著名現代作家,寫了不少小說和京劇劇本,其中包括評劇《梁山伯與祝英台》。

二、讀書學習的“十要十忌”

這是筆者幾十年讀書、學習中的體會,供在崗的黨委書記們參考。

第一,要定好計劃,忌信馬由韁

學習計劃一般包括學習的內容、目標、進度等方麵,要從自己現有的文化水平及所掌握的知識出發,並考慮客觀條件,如每日、每月可擠出的自學時間等。學習要抓住重點,不能多門學科並進,更不能漫無目的。在一段時間內,有重點地集中學習一兩門知識,可以獲得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