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喜劇上太過受歡迎,對周星馳來說,轉型才是他最大的心願。早在如日中天的1992年,他就在日記裏寫道:“我的喜劇形象已被大家認同,本來對一位演員來說已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但我卻認為不足夠。因為我覺得自己經常演同一類型的角色,沒有什麼變化,就好像潮流一樣,很快會過時,所以我希望嚐試不同類型的角色,好使觀眾知道我並不單隻是搞笑的小子而已。”
周星馳在記者們眼裏更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尤其他早年在無線電視台主持少兒節目的經曆,令香港人也會不自覺地把他當孩子看待。剛剛紅起來的香港明星都很怕見記者,朱其瑞還記得,有一次關之琳拎著一個小手提包接受記者訪問,大家聽到包上的小鈴鐺一直在響,原來是關之琳因為緊張而不停地發抖。但周星馳不屬於這種,他跟記者在一起常常說笑,還很罕見地把自己的手機號告訴記者。
朱其瑞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香港娛樂記者被邀請去廣州采訪探班,結果組織這事兒的那個記者把日子記錯了,80多個記者早晨6點鍾趕到集合地點的時候才發現,應該是第二天才對,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氣氛很尷尬。後來,朱其瑞提議帶大家去附近的片場看看,當時周星馳在海邊租了一個院子秘密地拍《喜劇之王》。結果,浩浩蕩蕩的人馬趕到那院子的時候,正巧趕上周星馳在拍一場打戲,他被打得“鼻青臉腫”,麵目全非。這下子場麵更尷尬了,製片人沉下臉趕大家快走,擔心周星馳發怒,記者們也為自己的不請自來而緊張,轉身就走。可是,大隊伍走出沒多遠,周星馳就大喊著叫大家回來:“沒關係啦,來都來了,不如看看。”現場氣氛一下子緩和輕鬆下來。
但在劇組裏,周星馳漸漸成了一個不太好相處的人。他經常遲到,拖延進度,現場改動劇本,在不了解他的人看來,這就是在耍大牌。1996年,彩星公司倒閉之後,周星馳跟合作夥伴楊國輝成立了星輝公司,楊負責公司的財務和行政多年,但在電影創作上,周星馳是絕對的老板。香港演員田啟文向本刊記者回憶,他加入星輝公司的時候,劇組裏常常為讓誰去催周星馳而頭疼,誰也不敢,後來這任務就落到了田啟文身上。田啟文想了一招,他知道周星馳愛吃美食,便跟周星馳說,約定的時間吃什麼,來晚了菜涼了就不好吃了。熟悉之後,田啟文曾經很認真地跟周星馳探討過,為什麼他經常在拍攝現場臨時修改劇本?電影說到底是一個工業產品,有著嚴格的工作流程和進度以控製成本,但周星馳卻不這樣看,他對電影有著孩子一般的單純和認真。他告訴田啟文,現場的臨時氛圍會讓他想到一些更好的表演方式,“如果連這一點時間都不肯投資的話,那將來的損失會更大”。
老一輩的香港記者都了解周星馳的這份孩子氣,對他也比較寬容。朱其瑞向本刊記者介紹,在香港,跑娛樂新聞的資深報社記者大概隻有10人,而這10個人裏麵絕大部分又是女記者,普遍大齡、未婚,因此很避諱上鏡頭。之前藝人和記者會形成一種默契,保證在采訪中記者不露臉。但有兩次算是例外——周星馳拍《喜劇之王》的時候,一次是在香港海選演員,還有一次是最後結尾時周星馳與張柏芝、莫文蔚出來與觀眾見麵,這兩場戲都需要有長槍短炮的場麵。當時,周星馳召集香港的娛樂記者去采訪探班,但到了現場,有經驗的記者就發現,實際上劇組是架好了機位,利用記者來做群眾演員。“這種事按理說在香港很容易得罪記者,那些女記者更不願意露臉,肯定會一哄而散。”朱其瑞向本刊記者回憶,“但那兩次,大家都很幫忙,就是覺得周星馳很單純,他的心思都在電影創作上。”
雖然周星馳不善言辭,但他對娛樂圈還算包容。2004年左右,周星馳斥巨資買下香港太平山頂一棟名為“天比高”的別墅,他很有生意頭腦,把這棟別墅拆掉,改建成四棟,然後分別出售。但是,拆建工程耗時很長,中間不斷有周圍鄰居投訴,周星馳整天忙於應付官司。媒體記者采訪不到周星馳,就天天去他家附近堵著采訪周媽媽。朱其瑞告訴本刊記者,香港是個重視隱私的社會,明星尤其注意保護自己家人,很反感媒體打擾家人,但周星馳卻不生氣,他反而覺得媽媽一個人整日在家很悶,有記者去找她聊聊天也好。
香港演員田啟文功夫夢
《喜劇之王》於1999年初上映,奪得當年的票房冠軍,為日益衰敗的香港電影又挽回了一些顏麵,周星馳也從一個演員轉變成了一個職業導演。周星馳對這部電影非常用心,他親自在香港公開選角,他為劇中每一個角色都設計了意味深長的特征,可以說,這一部“笑中帶淚”的影片把周星馳的喜劇天分推向了高潮。同時,周星馳必須要麵對那個他一直在苦惱的問題——喜劇之外,他還可以做什麼?
拍功夫題材片一直是周星馳的夢想。早在1998年的一天,還在雜誌社做編輯的魏達深接到周星馳的電話,約他一起吃晚飯。見麵後,周星馳很激動地告訴魏達深,他剛剛在新加坡看了《黑客帝國》,電影很棒,動作尤其精彩,把中國功夫與電腦特技結合起來,一直是他想做的事,沒想到卻讓美國人搶了先。
田啟文向本刊記者回憶,其實,《功夫》那個故事的構思要早於《少林足球》,但當時的市場環境不好,周星馳想拍功夫片的想法一直得不到投資者的支持。“大家始終覺得他是個演搞笑喜劇的,拍點好笑的片子賺錢就是了。”無奈,周星馳隻好曲線迂回,找另外一個載體和功夫結合,來包裝他想要表達的功夫精神,最後選擇了足球。田啟文回憶,當時的市場仍不看好,曆史上足球題材的電影還從來沒有票房大賣的,為了節省成本,劇組把拍攝場地選在了內地的珠海。
此時的香港電影,正處在一片衰敗與困頓中。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樓市大跌,之前托起香港電影業半壁江山的房地產陷入一片哀嚎中,紛紛撤出娛樂圈。2001年,澳門開放博彩業,香港的資本紛紛湧入澳門開賭場、開酒店,很多老牌的電影公司也拿著從電影市場賺來的熱錢跑到澳門去開賭,一時間,香港電影的資金被抽走一大半,電影產量銳減。
周星馳與黃聖依在電影《功夫》拍攝現場
2001年,《少林足球》的票房突破6000萬港元,給低迷的香港電影打了一劑強心針。周星馳終於奠定了他在香港演藝界無可撼動的地位——《少林足球》橫掃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項大獎。這期間,昔日的“兩周一成”走上了各自不同的路,周潤發進軍好萊塢,成龍北上,隻有周星馳沒怎麼變。處處不景氣的香港社會氛圍裏,也隻有周星馳的電影還能讓人們開懷大笑,他在香港喜劇電影的地位也就此成了一枝獨大。朱其瑞觀察,從這部片子開始,周星馳在電影事業上真正成熟起來,他開始變得強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