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生活周刊:《意見》中提到“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和升學考試的政策措施”,“異地高考”的問題此次是否有所突破?
談鬆華:這個問題比較受社會關注。在全國大多數省、區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和升學考試的問題不大,因為這些地區大量的人口流動是在省域範圍內,而高考招生是以省為單位的。跨省流動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北京一帶。解決這個問題的相關原則前年國務院發文已經確定:除特大城市外,具備在居住地居住多年、有固定住所,並繳納相應年限稅收和社保等條件的家庭的隨遷子女可以在當地參加高考。對於特大城市,因為國家嚴格控製城市人口規模的政策,現在隻能采取有條件的放開,比如北京、上海這種人口爆炸性增長的城市,小學階段的外來人口已經占到46%~47%,初中在28%左右。公共服務跟不上,即使承諾也是做不到的,隻能從現實條件出發,把能做的事情做好。北京、上海已經放開外地戶籍人口報考高職、高專,並準備實行“積分製”等綜合解決隨遷子女在流入地高考問題。
“兩依據、一參考”的探索
三聯生活周刊:《意見》中提到“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並將其視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語數外三門必考科目+三門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新考試形式是否意味著教育界對文理不分科的認識更加認同呢?
談鬆華:我們國家一直是把高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來看待,但是高中階段畢竟還是和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教育有區別。義務教育是基本國民素質教育,高中教育已經帶有過渡性、定向發展的性質。高考科目近幾十年來改來改去最大的原因是怕學生偏科,如果不把學業水平考試納入高考的錄取依據,那麼考試科目再怎麼改,中學教育實踐中也會跟著高考走,偏科的問題難以解決。
關於文理分科問題,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製訂的過程中曾經專門組織過專題研究,當時組織了針對教師和專家的調查,其中讚成和反對文理分科的人數各占一半,讚成者主要認為文理科應該相互滲透,反對者則擔心加重學生的負擔。我覺得簡單地說文理分科或不分科,這是個似是而非的命題。在高中教育中,國家課程標準規定每個學生文理各科都必須達到基本要求,但是這並不排斥或者說應該鼓勵學生在達到基本要求後,發展更感興趣的學科,為職業生涯的選擇做好過渡和準備。這次《意見》中的文理不分科,主要是要強調每位學生都必須打好文理基礎,具有文理滲透的綜合能力,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自己的興趣選擇和特長發展。
三聯生活周刊:《意見》中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這是否有可操作性?城鄉學生在社會實踐、創新活動等方麵的現實條件差距是否會造成新的不公平?
談鬆華:你講到的問題是存在的。綜合素質評價需要有一個逐步完善成熟的過程,所以現在綜合素質評價更多指的是要在學校建立學生的成長檔案。學生檔案采取寫實的辦法,對學生某個方麵的行為表現做寫實記錄,而不是籠統的主觀評價。這裏麵的問題是誰來寫、寫什麼?我們想當然是老師,但將來會不會建立一種製度,不是由一個人,而是由相關老師組成的一個小組來認定?另外還要建立責任追究製度,誰去評價誰就要承擔責任。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方位的,但是現在中國誠信製度缺失,還沒有條件在全國參考學校推薦來錄取。但是,我們還是要以積極的態度,不能因為誠信製度缺失就隻看分數。所以《意見》提出建立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製度,這就明確了要在實踐中去一步一步完善。
三聯生活周刊:《意見》中提到從“2015年起要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這是對近年來各省自主命題的重新反思嗎?
談鬆華:上海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單獨組織高考命題。在2004年之後增加了分省命題的省份,現在達到16個。當時有兩個考慮因素,一是高考泄題問題,認為試題流轉的環節多了容易發生這個問題;另一個就是高中課改的需求,各省選擇教材的餘地較大。在《教育規劃綱要》發布後,我們調查的結果是,多數省份主張收回統一命題的權力,有的省特別要求強烈,重要原因是省裏的命題力量比較單薄。命題是個專業性很強的事情,需要專業隊伍來保證難易度的穩定性。加強專業機構建設、建設國家題庫也是這次文件中提出的任務。有人主張在全國設立幾家專業考試機構,讓各個學校、各個省自己去選定,這也更接近國際普遍的考試組織形式。
三聯生活周刊:我們的考試招生製度設計從招生、內容、組織到錄取,與國際比較的情況是怎樣的?
談鬆華:在高考招生製度改革調研時,就比較研究了國外的考試招生製度。但是考試招生製度與現實國情、文化傳統和用人製度都有密切關係,國外的經驗隻能作為參考。如果我們國家也能在用人製度上更重視能力,那麼學曆競爭的壓力就會相應減輕。
近些年,有種極端的主張認為“統一”的考試招生是計劃經濟的伴生物,在國家轉向市場經濟後就應該取消。我認為應該澄清的是,統一考試是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發展到大眾化、普及化階段的客觀要求,因為大學單獨承擔考試的工作成本過高,學生逐一去報考多所學校時間精力和財力都不現實。高校統一考試製度的權威性和公平性一直是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的,教育界的共同認識也在於下力氣解決其弊端。我們和歐美國家的區別主要在組織者上。我們主要由政府來主導,而像美國則由專業機構來組織。所以我們現在的改革也在調整政府、學校、專業機構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三聯生活周刊:本次《意見》的出台現在有哪些可預見的效果了嗎?
談鬆華:效果還是讓實踐去回答的好。但是這次意見出台後,有人說社會反響比較平靜,我的評價還是比較積極的。因為往常考試招生改革意見出台,往往極易引起極端性的反響和爭議。這次總體上並沒有出現很對立的意見。所以我認為《意見》還是得到了積極的反響。我想如果通過試點,把實施環節進一步具體化、進一步完善,把中間的問題解決得更好一點,一定會推動新一輪考試招生製度改革,推向更加完善成熟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