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夏中衛開車40分鍾左右,經過寧夏與內蒙古的分界線後,不久就進入了寫有漢蒙雙語的騰格裏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門。在主幹道邊上出現一片已經斑駁掉色的彩色鳥群的雕塑,由此向西轉彎,便到達騰格裏工業園最早的一片廠區。盡頭一家工廠叫作騰格裏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它是整個園區的第一家企業。1999年,一個叫趙明達的本地人牽頭,購買已經破產的國營阿左旗化工廠,成立了騰化公司。騰化公司生產硫化堿——公司緊鄰通湖,裏麵盛產芒硝。以芒硝作為原料,再經粉煤還原,最終得到硫化堿產品。
本刊記者得到的一份公司先進事跡材料上記述了騰化公司的壯大曆程和工業園的成長史:2001年,騰化招商引資開發硫化堿下遊產品,來自江蘇的旻順公司年產2000噸的對氨基苯甲醚項目建成。同年,公司給旗政府提出的建設騰格裏精細化工園區的建議被采納,寫進了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成立了以趙明達為主任的管委會領導班子。“這充分證明了政府對騰化公司領導班子的信任,也寄希望公司能夠更快更好地招商引資、發展騰格裏地區工業,實現工業強旗的目標。”材料這樣寫道。2002年,騰化公司又墊資引進了南方的春明公司5000噸對氨基苯甲醚的項目。緊接著,年產1.5萬噸亞硫酸鈉(廢水回收)的大龍公司成立。至此,騰格裏精細化工園實現了芒硝-液體硫化堿-對氨基苯甲醚、鄰苯二胺-廢水-亞硫酸鈉完整的生產鏈。
如今,西邊的老工業園區已經是一片廢棄後衰敗的景象。去年3月22日央視曝光以後,包括騰華、旻順、春明在內的西麵15家企業全部要求關閉整改,再整體搬遷到東麵的新園區。一位看守工廠的工人告訴本刊記者,門口的通湖濕地已經被汙染得非常厲害。“這裏麵原來既產芒硝,也產鹽。芒硝是工業生產的原料,鹽直接就可以食用。許多工廠就把廢水直接排進濕地,甚至連本身需要從這裏取材的騰化也不例外。這造成了芒硝產量的下降,鹽也受到了汙染,當地人沒人再敢來這裏背鹽了。”這位工人說,他2002年來到這裏工作時,通湖濕地裏還能見到野鴨,“顏色豔麗得很,好像鴛鴦一樣”,但是現在這些生物都不見蹤影。
西邊的工廠本身就建設在荒沙之上,他們也將汙水直接排放到周圍的沙漠中。本刊記者看到,春明化工廠門口有一個巨大的沙坑,裏麵留下了汙水滲走之後黑色的痕跡。在另外一家叫作天源的廢水回收廠外,透過院牆還可以看見裏麵在被勒令整改前未用完的廢水。那些盛放廢水的池子不過就是鋪了一層塑料薄膜的沙坑。一位附近的工人告訴記者,天源在2011年收購了那家叫作大龍的工廠之後,也繼續從事從廢水中提煉亞硫酸鈉的工作。“他們回收來的廢水以及生產後的廢水不僅存放在院子裏,背後的沙漠中、門前的池子裏也存著很多,有時這些廢水甚至由於地勢的原因,漫到旁邊的工廠去,造成很大的幹擾。停產之後,沙漠裏的汙水坑已經填上了,其他廢水都沒有去管。”
“我們要是生產排放能夠達標,來這麼大老遠的地方幹什麼?”一位前來完成廠區搬遷的老板這樣理直氣壯地反問本刊記者。由於西邊的廠子普遍生產工藝落後、麵對的市場需求也不穩定,所以企業經常易主。這位中部地區過來的老板就是在2006年從前任老板手裏買下的工廠。他看中的是這裏煤與鹽的資源,低廉的地價、水價和電價,以及鬆懈的“工業三廢”排放標準。“結果設備都裝齊了,剛正常生產不久就趕上了電視曝光。倒大黴了!”他這次來是管政府要搬遷補償的。按照管委會提供的數字,對這15家企業目前確定的總補償金額達到1.001671億元,經過2013和2014年的籌措,共到位2800萬元。“我們這個廠一分錢都還沒拿到。早知這樣,當初不如在離家近的工業園來建廠!”這位老板說道。
騰格裏水資源十分短缺,這位青年正在從自家水井裏抽水注入儲水皮囊,準備澆灌菜園騰格裏出現工廠後,環境變差,牧民很擔心自家羊群會誤食工業垃圾
2009年2月,在原旗級騰格裏精細化工園的基礎上成立了盟一級的騰格裏工業園區,工業園的發展重心也由西邊的舊區變為主幹道東邊一片12平方公裏的區域。這樣的園區升級不僅僅是產業布局上的調整——舊區優先發展精細化工,包括硝及硝化工、鹽和鹽化工產品及其延伸物,新區的產業定位則增加了煤焦化和冶金,另外也意味著企業運營規範上的提升。本刊記者看到一份2008年5月22日完成的《汙水處理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上麵總結了舊區的落後麵貌:“園區內現沒有任何汙水處理設施,大量廢水未經處理直接超標排放到周邊的低窪地,對園區及周邊地區地表及地下水造成嚴重汙染。據統計,園區內年產工業汙水總量已達52萬噸。”最後的結論是:“汙水處理工程的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汙水處理工程就包括新區南麵的汙水處理廠和北麵的晾曬池。兩者有不同的功能:經過汙水廠處理的水還要輸送給廠區循環使用,晾曬池的廢水則蒸發晾幹。汙水廠於2008年8月由阿左旗政府和江蘇百納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采取BOT(建設—經營—轉讓)方式建設,2010年10月建設完工,投資為3600萬元。但直到2013年3月22日央視曝光之前,汙水廠也沒有使用過。原因之一,還是和園區內工廠的汙水處理設施有關。現在汙水廠的代運營方北京安國水道公司的王姓工程師告訴本刊記者:“進入工廠的廢水也是有指標的,必須要經過預處理程序把一些有害物質降下去。”而像位於新區的新亞公司生產黑G時產生的廢水,因為本身工廠不具備預處理能力,就無法排放到汙水廠。原管委會副主任康建軍曾向記者承認:“園區汙水收集率太低,還不到5%,汙水廠一運營就會虧本。”安國水道受園區管委會委托,去年6月份進廠後又對處理工藝進行了改良,真正汙水廠投入使用已經是2013年10月。
於是大量未經處理的有害汙水就流往了晾曬池。四座晾曬池兩座於2010年建成,另外兩座2012年建成。西麵舊區因為沒有鋪設通往晾曬池的管道,每天都靠罐車運送廢水。對於那些嫌麻煩的企業,伸一根管子將廢水排進沙漠或者濕地,仍然是最方便的選擇。
工廠恐懼與失地擔憂
“他們在沙漠偷偷排汙,我們都會知道。”牧民敖雲巴特爾告訴本刊記者。他是騰格裏額裏斯鎮特莫烏拉嘎查(相當於村)第一村民小組的組長。第一小組分到的草場麵積有7.4萬畝,既包括長有大量旱生植物的荒漠草原,也有完全是不毛之地的沙漠。這樣的廣袤之地,發生任何一舉一動都離不開牧民的眼睛。“我們早上要把羊趕出去,中午還要騎摩托車去看下羊,防止自己家的羊群和別人家的混在一起,晚上再去把羊收回來。這個過程中就會巡視大片的草場。有時候為了找羊,我們也會用望遠鏡,這就很容易發現異常。”晾曬池修建起來後,牧民們變得警惕起來。“埋在沙子裏的輸送管有時會破,流出一大片髒水。那個地方羊群不會去,可駱駝會跑進去,有誤食的危險。牧民進去找駱駝看見了黑沙,就要互相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