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做你能做的事
善於委托他人可以說是達到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委托其他人工作,可以使你的效率倍增,而領導者則可以把自己的時間集中使用到對自己來說更有效果的工作上去。以下是一則關於運用這一方法來進行有效時間管理的例子。
某貿易公司的劉主任,精力充沛,處事明快,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
由於他的精明能幹,也導致了下屬的懶惰和無事可做,因為他凡事都是親曆親為,不相信下屬的能力。以下就是他某一天的工作情況。
(1)他的辦公桌上,文件堆積如山。他把那些文件逐件處理,速度不但快,也處理得切中要點。
(2)有電話來了,他親自去接,並當機立斷,馬上解決。
(3)顧客前來抱怨,他也親自接見,不厭其煩地解釋。
(4)訂單的事也一概由他處理。
(5)有客來訪,他也一手包辦,滿臉笑容地應付。
(6)發生了對外交涉的事,他就放下手中的文件,親自書寫。
在別人看來,這位劉主任真是很能幹,仿佛他有三頭六臂一樣,能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可是不久,這家貿易公司的業績居然頻頻下降,瀕臨倒閉。
據內部人士分析,這都是由於劉主任凡事必親自過問的作風造成的。由於他每天處理的事情太多,使一些重要的事情處理得沒有恰到好處。而且他的這種事必躬親的作法,也助長了下屬的懶散,使得整個公司內隻有他一個人在做事,而其他人都無事可做。
後來,劉主任體恤民意調整了自己的辦事風格,將每天的工作安排得充實有效,將必須由自己去做的事情,例如處理文件這樣的重要事情進行充分處理,保證不出錯。而至於接電話、接待顧客和來訪的客人等,不必他去做的事情,就交給下屬去完成。
這樣一來,劉主任的工作成效上去了,下屬們的工作熱情也提高了,整個公司又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麵,業績不斷攀升。
在工作當中,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這件事要做,那件事也要做。如果將時間平均分配給每一件事情,那麼就相當於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好。因此,作為領導者,首先要學會區分“必須做的事”和“應該做的事”。
該管的管,不該管的讓別人去管
出色的領導者都是大權獨攬,小權分散。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
“該管的管,不該管的就讓別人去管。”
作為上司,若是事無巨細,大包大攬,不僅使自己疲於奔命,還不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甚至會嚴重挫傷下屬的工作熱情。“我們既然都是些無用之輩,就由他一個幹好了。”下屬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就會消極被動地去工作,有些事本來能做好,也可能因沒有積極性與主動性而辦得很糟,忙忙碌碌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到頭來很可能是拾了芝麻,丟了西瓜。
隻有善於使用分權術的管理者,才能騰出時間和精力去想全局、抓大事,才能創造出最佳的業績。
日本鬆下公司早年設計出一個新的發展規劃:在市場、資源和勞力等三方麵成本效益最高的國家和地區創辦工廠。
董事長鬆下倡議在馬來西亞生產空調,然後輸入日本。開始鬆下公司一些職員對此舉大不理解,認為這樣做似乎對日本不利。後來,當時任公司空調事業部出口科長的國水昌彥說:‘“那時日本鬆下公司一年出口2萬台空調,再來馬來西亞建立年產10萬台的空調工廠,並且要求其中90%出口到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為此,我們非常吃驚。我想這樣太不合算!可上麵強製性讓幹,又不能不於。拚命幹吧!幸虧當地勞動力便宜,結果還不錯,在質量上完全可以與日本相媲美。1982年產量為20萬台,向世界上除美國以外的一百多個國家出口。”
鬆下在馬來西亞建立空調廠,不僅利用當地豐富而便宜的勞動力資源,還讓當地人擔任該子公司領導。鬆下堅持認為:“在那裏擔任鬆下電器領導的應該是生長在那片土地上,並受到當地人尊敬的人。”為此,在工廠開辦的第四個年頭,他精心挑選當地人沙亞爾為經理。此人是當地電力公司總經理、王族成員。這樣鬆下公司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技術力量的發展,也增加了當地就業和稅收,而且使鬆下電器產品的生產成本更低,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真是雙方獲益。
領導者不必事必躬親,事無巨細地過問,該放手的就要放手。領導者需要的是充分調動每個下屬的積極性,使其各盡所能,各安其職,這樣整個團隊就會像一台精密的機器一樣正常運轉。